程砚洲把信封里的钱抽出来,发现下面还藏着两张票,是一张肥皂票和一张二两的肉票。
“正好家里没有肉票了。”顾莞宁把肉票收起来,二两肉窗口那边也是给切的。
肥皂票也攒着,家里不缺就寄去南河县,红英姐和瑞云姐爱干净,肥皂用得快,给她们正好。
信封不厚,但实际上钱不少。
两篇文章加张画稿,一共四块二毛。
买面粉能买二十斤。
信封里附有一张类似□□的东西,上面写两篇文章一篇五毛一篇六毛,张画稿除了那张秋收大稿是一块五,剩下两张都是八毛。
编辑也有留言,说明报社下半年的精选篇目成书可能选用那张大画稿做插画,到时候也有一份稿费。
这算是意外之喜了。
有了这份稿费,顾莞宁觉得哪怕另外一封是退稿也没什么。
要不是现在破除封建迷信,程砚洲认为有必要拿香供起来,这可是写文章赚来的钱。
程砚洲表情严肃,“这事得给爹娘打个电话说一声。”
估计二老知道后做梦都能笑醒。
顾莞宁想拆另一封,听见这话她道:“你先别说,我想先把钱攒起来,等年前买东西寄回去。”
给大姨和表姐表哥买,给爹娘买,也给林场的爸妈和外公买。
当然这得她能真正赚到钱再说。
这样的零散稿费不稳定,如果能把课本翻译的事情变成长期约稿,等爸妈和外公平反后才能更好安置他们。
“这个钱攒着,买东西用我的工资。”程砚洲说道。
顾莞宁看着他,“赚了钱为什么不花?那以后有更多的稿费,难道都要攒着?”
“不一样。”程砚洲把钱、票和那张附带的小票都塞回信封里,“这是你收到的第一笔稿费,我们都不花,保存起来。”
顾莞宁:“……”
她问:“肉票和肥皂票也要存着吗?”
那可是二两肉。
程砚洲:“嗯,都保存起来。”
那么多钱呢,顾莞宁心疼地看了一眼,不能花就跟废纸一样,“算了,给你当零花钱。”
“好。”程砚洲把到手的零花钱压在抽屉最底下。
拆开另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