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无移点了点头,季青临赞叹道:“啧,果然仙境就是不同凡响。”
戏台已经布置妥当,那位秉着笛子的少年将竹笛凑到嘴边,随着一阵悠扬的笛声,四周暗处有淡淡雾气飘散而出,很快便将整个戏台笼罩得犹如仙境一般。
台侧阴影中缓缓走上一名广袖轻衫的男子,他脚步轻盈,似踏云而上,眨眼间便已至台中,广袖轻挥,脚下雾气便随着袖下带起的清风而微微波动。
昏黄烛光映照在他的身上,因距离太远看不清样貌,但大致能够猜出他约莫扮演的是水镜神尊。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那年山下,春寒绿蚁,浮沉一杯序曲。兰舟轻摇,林间飞鸟,涧溪渡影清如许。炊烟袅袅,暮光微渺,云深复环绕……”
吟唱声起,那如泉如瀑的音色一出,立刻便吸引了季青临的注意,令他忍不住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之人的一举一动。
一段唱罢,台侧又有一人款款行上,他身着杏黄衣衫,腰间佩剑,于雾气缭绕中行至“水镜神尊”身侧。
“你策马踏过,丛林浅草,回眸落花纷飞缥缈。山外一抹余晖映照温柔唇角,无言静处风还笑。天星清辉,银河迢迢,对饮浅酌不胜杯杓。谁叹沟渠静默苦候明月来照,春眠微雨不觉晓……”
台上二人于云雾中相携而游,所过之处落英缤纷,背景幕缓缓降下第二块,山峦未变,空中却已是日月更迭,变为银河璀璨,繁星点点。
“明知镜花水月终无影,奈何痴心偏向苦山行,等遍云卷云舒长空雪落尽,不见旧时双燕衔草新。明知风花雪月本无心,却是惊鸿一瞥动了情,从此料峭春风不忍吹酒醒,只当匆匆相遇别离,皆是梦境……”
杏黄衣衫的男子于云雾中退下,只留“水镜神尊”静静立于台中,望着那人离去的方向。
幕布降下第三块,山中已无四季,空余皑皑白雪,将一切掩埋。
“水镜神尊”缓缓坐下,靠于一旁的假石之上,闭上了双眼。
台下四周黑暗里有几人低声同唱道:“山下枕石而眠,醉梦初醒……”
大雪纷飞之中,杏黄衣衫的男子重新回到台上,神色汲汲,四处寻觅,而后跪坐于“水镜神尊”身侧,伸手轻轻拂去他额间碎雪。
琴音收,笛声毕,编钟最后一响宛如一声轻叹。
季青临静静地看着台上的烛火暗下,伶人退下戏台,幕布被卷回架顶,直到四周门窗重新打开,夕阳的余晖投进阁中,他才稍稍回过神来,只觉心中犹如被巨石所压,沉重到几乎喘不过气来。
一盏茶水递到眼前,季青临愣了一下,接过捧在手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让你见笑了,我也不知为何突然就……”
突然就有些难受。
解无移静静看了他片刻,挪开目光缓缓道:“公子许是入戏了。”
季青临点了点头,喝了口茶调整了一番心情,这才恢复如常,问道:“方才台上一人演的是水镜神尊,那另一人呢?也是位神尊吗?”
解无移道:“是个凡人。”
季青临低头想了想,又问道:“那他们是……”
解无移道:“师徒。”
季青临追问道:“只是师徒?”
解无移似乎没料到他会这么问,反问道:“为何如此问?”
季青临讪讪笑道:“那戏词写得……我听着总觉得……好像不仅仅是师徒吧?”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近来接触“断袖”这个词实在太过频繁,方才听戏时,他分明从那戏词和两位伶人的神态中寻摸出了缠绵的情愫与难舍的苦痛,这种感情,实在不像是寻常师徒之情。
解无移沉默片刻,道:“戏词只是杜撰。”
季青临眨了眨眼,但却也没再与他争辩,只挑了挑眉,而后点头笑了笑。
这时,身后不远处的楼梯上传来了脚步声,季青临回头看去,只见方才在台上扮演神尊的那位伶人已是到了二楼,正向他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