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的思路既继承了阴阳派的本质,手法也更通俗。
方法又能与现代医学的指标对接上,所以被现代医学临床普遍接受。
只不过,叶氏流传下来的医案,主要成就在下焦病,主要针对妇科病的“任冲辨治”。
而熊孩子的基本症状,属于上焦,这一点,需要借鉴,更需要发挥。
杨树说:“第二点,关于熊孩子的病证特征。”
杨树说;通过阿妈刚才讲述的病史,熊孩子从最初病发的心脏疾病,到现在以智力停滞为主要证状的痴呆,病情已经稳定下来。
病情的发展,不符合心脏疾病的传变和发展规律。
也不符合痴呆、聋哑、自闭症的发病规律。
因为他会念咒,这是种高难度的,很难学的技能。
所以,综合判断,熊孩子其实没病,只是有些个先天的心结没打开。
心结打开,即能自愈,古代的扁跷和葛翁,都留下过类似的治疗案例。
杨树说:“第三点,熊孩子的治疗方案。”
杨树认为,各位主任以往的治疗思路,都是对的!
只是对先天发病的因素,手段不够。
在优化原来方案的基础上,补上这一环,应能奏效!
杨树建议,刘为民教授领衔,把阴阳病的治疗手法,嫁接进目前的治疗方案,开展传统与现代医学结合治疗。
用药上,最近几天的治疗,大量增加本草药。
用葛根、菖蒲、益智仁、竹叶调畅情志;
酸枣、合欢皮、茯苓养心安神;
龙骨、牡蛎、浮小麦平复心态;
柴胡、郁金、香附、川楝缓解忧郁;
鹿角强志填髓。
这即是叶氏手法上焦病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