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境的山谷,比起人间山谷,大的无法想象,也不可描述。
而药镜山谷入口,就在众人眼前。
但若非遇见机缘,难发现,更难遁入。
人的鼻子,画下来,像个三瓣连体的大蒜,这是象形的“山”字。
鼻根为山根,鼻尖是山峰。
面部轮廓线条,拓下来,是个象形的“谷”字。
双眼两点;鼻翼两侧延伸到法令纹,分列左右阴阳;嘴巴一口。
你看,药境的山谷,就写在每人脸上,这不算秘密。
《本草经》万界流传,经里,所有出自“山谷”的药物,其实都是药境物产。
其中一部分与凡间山谷物产相应,也被凡间入本草药。
但那些药只是药境灵药的影子。
还有一些药,并不在凡间。
举个栗子!
《本草上经》第一味药,是“丹沙”。
经里写道:
丹沙。
味甘、微寒。
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
久服,通神明不老。
能化为汞,生山谷。
翻译一下:丹沙,甜的,凉凉的。
对五脏机能亏损引起的百病有效,能养精神,安魂,强魄,促进气机生发,治疗眼科疾病,杀妖魔鬼怪。
长久服用,通神明,不衰老。
丹沙能化为汞,生在山谷。
若对照本草经文,检查医院本草药房的“丹沙”,就会发现,对不上号。
药房的丹沙,苦涩的,热性。
有剧毒。万界凡间历史上,无数帝王和炼丹师,按图索骥炼丹服食,被这种丹沙毒死。
只因不知丹沙是药境物产,不在凡间。
丹沙的药性描述,只有最后一句与凡间模糊能对上,丹沙可炼汞。
凡间的丹沙,是长在山谷炼汞的矿石。
而药境里的汞,是比喻,产于药境虚空,其实是现出原形的光阴。
光阴,在天人眼里,是有形之物,神识的一部分。
本草经里的汞,并非凡间的水银。
水银是比喻,瑶池玉液是比喻,真水也是比喻,姹女还是比喻,比喻的都是光阴。
光阴因丹沙而化形,自虚空而来,小小一滴,状如水银,以真火烧炼,能逆天改命。
这就是凡间山谷,与药境山谷的不同。
本草丹沙,不在凡间,只产于药境,为本草万药之母。
杨树画的那只飞蛾,就为点化熊小娥找到山谷,觅得丹沙,领悟天机。
杨树只是装模作样,幻化出一只飞蛾的轮廓。
熊小娥觉得是虫草蛾,它就是虫草蛾。
熊小娥觉得是片树叶,它就是树叶。
杨树只是比划几下,什么没干,西王母根本找不到他泄露天机的证据。
画画的其实是熊小娥,渲染色彩的,也是熊小娥的目光。
目光有五色,为五藏神色,心赤、肝青、脾黄、肺白、肾黑。
你找张高像素的,黑眼球的特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