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上有一块门扇大小的石头,是伪装的石头,实际上是一个洞口,不飞进去谁也想不到那是个洞口。
樵夫拉着他,从这个洞口,嗖的一声飞进了山体里头。
杨树这才明白,这座山上其实有好几个这样的隐秘洞口,通向不同的地方。
只不过谁也想不到,谁也看不见,谁也没胆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的试,因为试不几下脑袋就碎了。
杨树和樵夫,钻进山体,像两股大风,顺着山洞的走势呼呼前行,空间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开阔,一袋烟的功夫,前面出现一片亮光,紧接着嗖的一声,从另一头钻了出来。
从钻出来的地方落地,眼前白雪皑皑,这是一处山顶。
杨树问:“这又是什么地方?”
樵夫说:“这是秦岭南山,眼前有个“寸谷”,就是天仙考场!”
说着拉着杨树从山巅纵身一跳,落在寸谷。
原来寸谷近在眼前,悬在半空,藏在大气里,表面上根本看不见,没经验真找不着。
寸谷听名字很小,到了地方其实无边无际,别有天地。
谷里到处是咕嘟嘟沸腾的云雾,像个露天的大澡堂子,根本分不清方向,更看不清方圆到底有多大,反正云雾里影影绰绰的有数不清的山头,不知道天仙考场到底在哪座山里。
幸亏樵夫道熟,拉着杨树在云雾里钻来钻去,很快钻进一个山洞里,山洞也很大,几千丈见方,洞里依旧云雾缭绕,云雾里坐着很多人,影影绰绰,都眯着眼,像在蒸土耳其浴。
洞里虽然云雾蒸腾,却很敞亮,光线很好,杨树很好奇光源在哪里,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找不到光源,不但找不到光源,而且找不到影子,不但自己没影子,所有人都没影子。
杨树正琢磨着这事,听见山洞的最高处,坐着的白胡子老夫子,说话了,老夫子说:“嘿!樵夫和杨树到了,齐了,开考吧!”
说完,老夫子挥手在半空写考题:道可道非恒道!
还是老一套,只不过老爷子写考题时,考题的六个字既不是横写的一排,也不是竖着写一串,而是叠加在了一起,每个字的最后一笔连着下个字的头一笔,而后一个字压着前一个字;老夫子不写字的手指头摁着这些字,像在做一个六层厚的文字弹簧。
写完,老夫子把手指头一松开,六层字的弹簧忽的一声向外弹开,向周围拧巴着旋转,维度由0迅速向多维发展,呼啸着朝众人而来。
站在杨树的角度看,是一个纵深六维的阵法,高速旋转,绵绵不绝,扑面罩来,阵法里无穷无尽的刀光剑气,呼啸而至!
老夫子消失了,洞中人都不见了,考场里只剩生死时速。
杨树以前经常带兵,带着朝廷的杂牌军,四处镇压起义军。
镇压起义军,是沿用历史说法。战场的实际情况,跟历史说法正好相反,真相是大隋末年,四面八方的起义军,到处围堵镇压朝廷军队。有关这一点,哪怕像我这样只看过隋唐演义的人,都清楚。
隋唐演义上说,大隋末年,朝廷的军队,是有史以来阵法最落后的军队,只会一字长蛇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