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从薛老爷曾经跟林如海做过同窗,还给宝钗做了一个十分好的读书启蒙看,他本人大约在读书方面也是很不错的。
但是为什么薛老爷他没有走科举那条路,因着薛攀穿过来的时候这位便宜老爹已经不在人世,真实的理由已经无法得知。
可能是身体不好,也可能只是因为考不上……
毕竟,众所周知,科举这条路十分艰难,有时候不是你书读得不够好,只是不如同期的别的考生读得好罢了。
而且这中间运气成分也有很大的影响。
历史上才华横溢但是偏偏科举不成功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同样也是清朝背景的大才子、鬼故事大师蒲松龄先生考了一辈子科举都没有及第。
这位大师明明十九岁第一次参加童子试就以县、府、道三试第一成为秀才。但是之后的四十年里,连续十二次参加乡试全部失败,最后搞得只能靠写《聊斋志异》这种在当时绝对上不得台面儿的鬼故事维持生活,不可谓不惨淡。
但是谁又能否认他的才华呢?
千百年过去,那么多状元进士都只是史书里寥寥几笔,但是《聊斋》却作为名著流传下来,而且还在一直流传下去。
不是不够好,有时候就是单纯没有那种命而已。
总之,最后薛老爷没有走科举路,而是安心靠着家世领了一个户部的虚职,操持着薛家皇商的营生,不到四十就英年早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