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拉关系(3 / 4)

陈怀兴笑得开怀,嘴上还谦虚着:“农工同志是一家嘛!人家农民同志特意送了封感谢信来,我不得送送?”

哗!整个科室顿时议论开了!感谢信!?多少年没见过这玩意了!?别说同级大夫,就是科室主任也凑了过来,伸头看向陈怀兴手里的红纸,羡慕的双眼发红。他们年底评优评先评的是什么?不就是这些玩意吗?有张实实在在的感谢信,陈怀兴年底的先进妥了啊!

陈怀兴强压着得意的情绪,把感谢信珍而重之的压在了办公桌的玻璃下面,决定永久保存!可当同事们散去,他独自一人再次欣赏感谢信时,脸上的神色蓦地僵住……

他其实记得那个女人,浑身的补丁,一副典型的农妇穷酸模样。当时自己的态度很不好,习惯性呼来喝去的,毫不顾忌人家妇女同志的情绪,强硬命令人家剪掉留了多年的头发。最后半点不耐烦的丢了一堆医嘱,把人撵出了门。

然而,现在人家诚挚的送来了感谢信……

陈怀兴的眸光微垂,这些年他确实过得很不好。一方面是对知识分子的敌视,让他寒心;另一方面则是医学的复杂性,注定了大部分疾病他看不懂、看不好,患者们却不理解,总觉得他黑心。其实开药收钱都是公家的,他开多开少有什么意义呢?可患者就是不听不听我不听,时间长了,他自然有了情绪。

可换个角度想,县级医院的水平确实不行,他们自己家谁得了病,不想方设法的往上级医院去?不仅是医生水平,主要是很多医生得过且过的糊弄心态,误诊率居高不下,继而失去了同志们的信任。医患矛盾自然越发尖锐。老百姓什么都不懂,所以,其实还是他们错得更多。

林秀芬也没想到,她随手拉关系的一步闲棋,竟唤起了个老医生的初心。此刻她正蹲在马路边,趴在个大石头上,用她经典的狗刨字写着今天的第二封感谢信。这是准备送去二造,专门感谢当日为了她激情开麦的杨艳贞的。

当然,感谢信和锦旗不一样,能写的内容多去了,加上水字数是网络作者的基操,一不留神她写了足足四页信纸。把那天见到的人,从厂长起,到给了她红薯的陌生男工,再到替她打抱不平的女工,挨个夸了一遍。知道名字的写名字,不知道名字的描述特征,务必做到彩虹屁一个不落,人人有喜!

写完照例检查,啧,墨迹东一团西一团,错别字一二三四五……算了算了,农村妇女能写四页纸已经是第八大奇迹,想什么自行车!于是她又一次毫无廉耻之心的揣上纸,大摇大摆的去了二造。

门卫还是前天那个,林秀芬记得他叫袁开运,是个退伍军人。表扬信里有他的大名。正想主动打招呼,袁开运倒先开了口:“林同志,你的伤好了?”

林秀芬正色道:“谢谢袁同志的关心,多亏了领导们带我去县医院治伤,又去大队里做了工作,现在我好多了。”说着,对着门卫一鞠躬,“那天也谢谢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