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的午后,背着一背篓数学书的陆瑞松,在太阳的暴晒下,沿着山道走进了林秀芬的家。林秀芬家里最好的便是有一整圈足有两米高的竹墙。竹子间的缝隙可以透风,又能遮蔽路人视线,让很久没有**的陆瑞松感到十分羡慕。
更让他羡慕的不止如此,他是万万没想到,林秀芬居然有个“书房”!足有1米5的大书桌,配套同宽的大书架!甚至用夏布打了个书架门,用于遮挡灰尘。
这特么的!他们俩谁是知识分子臭老九,谁是农村文盲妇女?
最气人的是,林秀芬还有一张从杂物堆里刨出来的旧课桌。虽然构造简单,像个放大版的长条凳。但是轻便易搬动,被林秀芬放在屋檐下用于平时练字。寂静的午后,庭院里桃叶轻舞,屋檐下竹制风铃发出一阵阵的脆响。蝉鸣遥遥、竹鸡声声。一人一桌一椅,一壶茶一本书……
光是想想,陆瑞松已经两眼发红!这是大资本家小姐的闺房吧?是吧?是吧?再放把琴,我能批.斗了你!真是好气哦!
带着陆瑞松转了一圈,介绍完学习环境的林秀芬浑然没有察觉到陆瑞松想打劫“民房”的心情,热情的把陆瑞松引到屋檐下的简易书桌前。又从旁边的竹架子上拿下两个杯子,各放了一把炒制好的竹叶。
茶,从古至今都是待客的佳品。在农村地区,由于物资匮乏,显得更为珍贵。本地有大量的野生茶叶资源,但在统购统销的范围内,基本被社员拿去供销社换了家用钱。
因此,老百姓们又在炒茶的过程中,顺便炒点嫩竹叶,稍微改善点生活。但即使竹叶不要钱,且是炒茶的副产品,普通人家也不会拿出来待客。无它,大家没有暖水瓶。喝水全靠人力挑的年代,人家倒杯冷开水给你,真的已经很客气了!
但是!没有暖水瓶这种小事,能难倒写过N篇穿越小说的林秀芬吗?不存在的。暖水瓶的优势在于保暖好且易于携带。但只考虑保温的话,完全不需要那么奢侈的东西。竹水大队最多的就是竹子,继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竹产品。
林秀芬去陆大明家走了一趟,要来了个破损的带盖竹篓。再去河里挖了点河泥,拌上剪碎的稻草,沿着竹篓外糊上了足足两公分厚的泥土。内层垫上一层层练完字的废纸,把同样糊了泥巴又用废纸包起来的盖子往篓子上一盖!不就是个纯天然绿色保温桶了吗?
至于它泥巴容易脱落、沉重不便于携带的问题,林秀芬的解决方法是,放在屋檐下不去动它。每天烧好开水后,把整个烧水的陶壶坐在保温桶里。陶壶本身具备一定的保暖性,除了废柴禾之外,没有缺点。这样双层保温下,早上烧的水,中午用来泡茶就没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