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苏石占着优势时,要派大臣前往北境,大家相互间还在互相推诿呢,更不要说现在形势如此的紧张与不利。
弄一个不好,现在谁去北境,谁就会尸骨无存,还要担负着败军之将的骂名,那在这个时候,谁愿意主动站出来。
大殿之内,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说话的意思。
众臣们的表现落在赵祯眼中,让他有些失望。
这就是平时一个个侃侃而谈,个个一副忠君报国的大臣们吗?
平时没事,都是主动表现,巴不得把心掏出来给自己看。
可是现在,形势危急了,一个个又开始夹着尾巴,当起了哑巴。他们能堪当大任?这样的人能让自己委以重用?
赵祯眼中的失望之意越来越重的时候,朝臣中还是有人有了动静,包拯包黑子站了出来。
「臣包拯愿带兵援军北境,平定三族之患,为陛下分忧,为大宋尽力。」
包拯站了出来,声音高亢般的说着。
刚才,他不是不想第一时间站出来,而是想先观察一下大家,看看这些同僚们都是什么样的嘴脸,也给官家一个看清臣子的机会。
等了一会,果然不见其它人站出,他便一步迈出,成为了唯一一个自告奋勇之人。
终于还是有人能站出来,赵祯这一会看向包拯的目光中,带着喜爱,甚至是喜欢。
这不由让包黑子打了一个寒颤。
官家怎么用这样的眼光看自己,难道有什么特殊的爱好?
可是他没有呀,他是纯爷们。
「好。」
就在包拯还在复杂的想着什么的时候,龙椅上的赵祯十分满意,且还少有的喝了一声彩。「国有希仁这般的顶梁之臣,朕心甚慰、甚慰呀。来,爱卿想要多少的援军,朕可以拔你十五万禁军可还满意?」
开口就是禁军数量的一半,十五万人,这可着实是吓到了其它的臣子们。
大家没有想到,赵祯竟有如此的气魄,出手就是十五万援军,且还是最精锐的禁军。早知道如此,他们也可以站出来呀。
赵祯会开口就提十五万禁军,也是他看到北境之战的难处,生怕派的援军少了,会真的打成了添油战术。
虽然以大宋现在实力,面对任何一家,他都不会惧怕。可这一次面对的是三族。
三族联盟,其实力便不是大宋现在可以相比。
甚至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