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如果将来海上还是出现事故,也不用担心立戚继光、俞大猷凋像的公信力下降,完全可以解释成说是凋像在九州岛立的不够多,不够大,所以还不足以镇住海蛟与妖风。
接着,次月初一,朱翊钧又下达了《征倭诏》于天下,特地总结此事。
“诏曰: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恶,普欲包荒。属者东夷群丑,不感本朝不征之恩,敢发难端,寇我东南,戮我子民,掠财jiān • yín,无恶不作,更有窥伺中华之贼心……朕岂能容之?!故告宗庙,发兵问罪……”
这一天,与王长庚一起来京的刘确贤,就站在西市牌楼刑场外的报亭下,看着这诏书念了起来,一时念得精神振奋,如饮甘露,而嘴角微扬起来。
站在他身后的走夫士民听后,皆一脸兴奋。
“原来被剐的是倭寇头目!原来王师已宣威于海外!今日当喝他几杯!”
“俞戚等将军也真是神勇,仅率兵三万,便在倭岛斩首六万,更当喝他几杯!”
“这是真出了口气,被倭奴从国初欺负到现在,两百余载,还是第一次能去其本土问罪也!当再喝他几杯!”
几个好酒的大汉更是在这时说了起来。
王长庚也这时不由得对刘确贤道:“虽不愿看见,但不得不承认,当今天子即位而让江陵当国后,是真的大展国威,我们也去喝几杯酒庆贺庆贺吧。”
“好!”
“就在这附近找家酒楼吧,借剐倭寇之肉下酒。”
刘确贤道。
“壮哉!当有此豪气!”
“难得有这此生未见之盛事。”
王长庚忙附和了一句。
一时,西市牌楼各处酒馆无虚席,酒价与倭寇之肉价如黄金。
虽然这个时代的民族意识没有近代那么强烈,但也不是没有,华夷之矛盾还是一直存在的,尤其是对倭寇的恨,对于大明而言,别说南方很多沿海民众对此有切齿之恨,就算是北方人也因为倭寇寇掠沿海的事从大明立国之初开始就没断过,所以也早已通过文字档桉与人口相传而知道,倭寇是十恶不赦,也极大影响天下安宁的。
所以,当闻知朝廷狠狠的教训了倭奴,还在将倭奴头目押回来凌迟,杀了数万倭奴后,天下汉人,无论什么阶层,大多还是很为此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