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兴奋的答应道:“臣明白。”
因为被姜蓁分派了任务,陈冬都来不及参加姜蓁的生日宴会,当即就收拾包袱,带着人出发,第一站就是蓝河县,然后再坐船离开……
【一说治水,陈冬整个人都支棱起来了,称得上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好官了。】
【陈冬都去办事去了,过几天咱们也该提征调民夫的事了吧。】
【这事必须得农闲的时候做,不能影响到土地。没有红薯玉米这类高产作物,就要开发更多土地才能维持温饱。咱们不能本末倒置,为了修水渠,让老百姓今年饿肚子。】
这个时代的君王为什么恨不得把庶民焊死在土地上,就是因为粮食的产量太低,种地的人要是减少,带来的连锁影响巨大。
看陈冬离开了就没回来,郭凡好奇的问道:“过几天就是太女的生辰,陈冬怎么这时候走了?”
姜蓁淡定的回答道:“生辰过后,我准备在朝廷上重提治水的事。”
“我就猜到是这个。”郭凡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是利于姜国的百年大计,没有水患影响,姜国的粮食产量就还能再翻一倍,不会再受制于别国,可治水之后,国库就要空好几年。”
他辛辛苦苦的去填国库,转头就看陈冬想把国库搬空,心里的滋味一点都不好受,而且治水是大事,郭凡内心规划的是五年八年才能搞定。
别看陈冬在朝廷上说得轻松,但郭凡作为一个标准的政客,是最熟悉这种套路的,等把钱和人投进去,要花多长时间就是陈冬说了算。
但治水对姜国利大于弊,郭凡就算心里有点犯嘀咕,也没有阻止。
“要不了好几年。修蓝河县那个大坝的时候,你在宋国,不知道也情有可原。按照姜国现在的情况,修大坝和修路一起,年足够了。”姜蓁说道。
以姜国现在的人力物力,不可能去修什么后世的超级大工程,普通的治水工程,有水泥帮忙,又有足够多的民夫,年足够了。
“年?还要修路?”郭凡震惊了两秒,试探的问道:“太女说的是水泥路?你准备把水泥配方拿出来了?”
姜蓁点头:“有这个打算。”
提起修路,郭凡这下也不心疼钱了,说道:“既然公主要用水泥修路,陈冬那边的事就可以先放一放,把国道先修了,尤其是都邑通往大峰郡、长宁郡这些重要边城的路,必须要修,万一边境不稳,调兵才方便。”
郭凡真诚的建议道:“战时运兵,平时也有商人和百姓往来,这条路不能修窄了,至少要修十步宽。只是交通便利之后,各地往来变得更加容易,户籍管理还需要更严格一些才行,不然那些游侠儿只会到处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