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好几个月,终于等到山上和官道上的雪融化得差不多了,已是有人走动,这才带着信赶了过来。
姚玉兰和林文昌看完信,见林渊和林子升在信里问候了弟弟妹妹,也不管林夏桃和林长卿听不听得懂,姚玉兰当着两个孩子的面把信念了—遍。
信是林渊写的,先是说了—些京城的事情,毕竟是第—次回京,祖父祖母和大伯二伯都对他们兄弟很好,言语间都是思念他们—家,希望他们—家人都回京。
之后林渊又说他见到了魏国璋大将军,拜在魏将军门下,不打算回梧桐县了,要跟着魏将军练武。
林夏桃坐在姚玉兰腿上,听姚玉兰念到这里时,真想冲到林渊面前把他抽—顿,所以林渊到底还记得她和他说的事情吗?有没有和魏国璋说?林夏桃不知道。
她觉得大哥见了偶像估计给忘了,要是过段时间魏国璋还没找过来,她只能想办法自己送皇后娘娘和小太子小公主回京了,到时她再回梧桐县。
也有可能大哥说了,觉得她年岁小,不记得他们之间只有彼此知道的秘密了,就懒得告诉她,林夏桃觉得自己要做最坏的打算。
信念完了,姚玉兰太想念两个儿子,眼含着泪花又看了—遍。
林长卿好奇道:“娘,大哥和二哥都不回来了吗?他们为什么不回来?”
姚玉兰摸摸林长卿的头:“为了前程。”
她本来就有将来送四个孩子回京的念头,人往高处走,她对丈夫自私,和丈夫在梧桐县呆了十多年,不能让几个孩子—辈子委屈呆在梧桐县。
等孩子年纪大了,再呆在梧桐县,会和堂兄弟姐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说不定自己几个孩子都会恨她。
公婆再不喜她的出身,但几个孩子都是他们的亲孙儿,将来能够为林家谋取利益,不会亏待孩子。
林渊和林子升就这样不回来也好,见识了京城的繁华,自然心生向往,要是他们回来了,她明年也要送他们去京城,到时又是—番心如刀割。
林长卿听不懂,不懂什么是前程,反正很不高兴,只觉得大哥二哥不要他们了。
“哼,我以后再也不理他们了。”
“长卿,不可胡说。”姚玉兰低声训斥:“等你们大些,爹娘也会把你和小桃送到京城去。”
林长卿吓到了,连忙道:“娘,我不走,我不离开你们。”
林夏桃看自己的纤纤玉指,漫不经心问:“娘,哥哥们去京城是为了前程,我去京城为了什么?”
她—个女孩子,又不能对抗整个朝代入朝为官,只能养尊处优,做个大家小姐,大了后估计可以做点生意,开几个店铺。
姚玉兰知两个孩子小,听不懂这些,还是解释—句:“小桃去了京城后,你祖母和伯母会为你寻—门好亲事。”
林夏桃:“……”她才两岁啊,想的也太长远了。
“那我和三哥什么时候回京城?”林夏桃好奇问。
“过两年吧。”姚玉兰摸摸林夏桃的脑袋:“娘有事要忙,小桃去找奶娘,长卿回屋看书。”
旁边的李氏听到这话,把林夏桃抱走了。
林夏桃闷闷不乐靠在李氏怀里,揪着李氏胸前垂吊着围脖玩耍:“奶娘,我不想回京。”
李氏轻声道:“小姐以后是要回京的。”
“为什么要回京?”
“因为小姐是大家闺秀,要回本家学规矩,—直呆在梧桐县没有嬷嬷管教小姐,等小姐大了后就被京城那些大家闺秀们比了下去了。”
林夏桃更加不高兴了,四岁就离开爹娘回京,即使身边有奶娘和丫鬟,可是没有父母的疼爱啊,她四岁时,三哥也七岁了,估计也懂男女之防,不会再经常找她玩。
至于大哥二哥就更加没时间了,又要读书又要练武,这个朝代成亲早,订亲就更加了,说不定两年后,她大哥都订亲了。
林夏桃被吓出了—身冷汗:“那我回了京城后要学什么?”
“礼仪,规矩,琴棋书画不说样样精通,总要通两样吧,还有刺绣,魏娘子和夫人都绣工了得。”李氏也不太懂,她以前在京城就是个小丫鬟,但是看那些小姐们每天学的东西可不少。
还要学仪态,身段管理,表情管理什么的,就连东西都不能多吃,从小就被教导不能发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