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药材质量一旦出了问题。医人不成,反成了害人。
所以呀,任重而道远呀。
片刻后,沈默才提笔回信,除了宽慰,更多的是说起如今中草药培育基地的现状,缺种子,缺技术,盼着若是友人有空,可过来指导一二。
怎么也得多找点事给老人家做呀,至于其他的,总是要慢慢来的,急不得。
门外,小沈安失望的看着骑着自行车远去的送信员,背着双手,小老头似的长叹口气,看来今儿又没有他的信件,什么时候美猴降妖才能上映呀。
除了自个想看外,还有便是小锋哥那个大嘴巴,现在全村人都知道他当了会小歌手,唱的还是美猴王,都盼着呢。
至于他,当然也是想要显摆显摆。
那想到这一等...
一年接一年过去,不知不觉间,整个青山村起了大变化。
随着这几年宁强市的发展,城市不断向外拓展,还有道路的修建,如今青山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偏远的村落。
而是渐渐做了宁强市的城郊村子。
沿着新修的公路,昨儿新开的公交,如今从村里到市里只需要半个钟头。
而村子里除了山脚依然老样子的沈家小院,其他地方则是大变样。
临近路口,距离青山工艺坊有些距离是新修起来二层小楼,楼前是占地不小的场地,大大的铁门上写着中草药培植基地。随着第一批中药出售,赚来的钱大伙也没有急着分,而是修成了这栋办事楼。
除此之外,青山村还多些小饭馆,售卖生活用品的日用店,各式熟食摊。来往间还多了不少外乡人。
整个村子越发热闹起来。
正值周末,难得放假的沈小锋依然是个闲不住的,早上起来陪着自家奶沿着村子溜达了大半圈,刚回家急吼吼的灌了口水,丢下句话就撒丫子往外奔。
气的王三妹这个当娘够呛。
“这个臭小子,早饭又不吃。”
沈大奶奶到是坐的稳当,还劝自家儿媳妇:“不管他,兜里有钱呢,饿不着。”
而奔出门的沈小锋的确如此,冲到阿哥家拽上沈安,一路呼朋唤友,很快一群年岁相当的娃,熟门熟路的奔到熟食店。一眼望去,光溜一排大玻璃罐,鲜亮红彤彤的大辣片,小辣条,牛板筋,还有炸的酥脆的小杂鱼,鱿鱼干。
虽然没有包装,全是散称的,却收拾的极其干净。
沈小锋一群人熟门熟路,先是在边上一人买上一两个宣软大白馒头,又要了一块钱买了辣条,他们这边馒头一掰开,老板就熟练的使着长筷子一人一块辣条夹进去,还有红油溢出。
馋嘴巴的当场馒头一合就啃了起来。还没下咽,就被大伙拽着往公交站跑去,有惊无险的挤上公交,嘻嘻哈哈的朝着市里去。
很快录像馆里就多了一群大孩子,个个啃着馒头,还腾出只手,随着港式武打片嗨嗨哈哈的声音比划起来。
日子过的那是一个没心没肺,无忧无虑呀。
不过这样的日子也不多了,眼见他们都高三了,下半年就要迎来高考。这些天的放纵,家长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是最后的狂欢了。
等到出了录像馆,想到自家老爹敲的警钟,沈小锋砸巴两下嘴,哀叹一声:“往后的日子就难了。”不过悲伤的情绪没有酝酿多久,很快又高兴大声哼起歌来。“卧似一张弓站是一颗松,是一个钟,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被夹在中间的沈安,嘴角发抽,他就搞不懂了,明明不过几句歌词的事,为什么每次小锋哥总是能带着大家唱出山路十八弯来。
瞧,别人经过,脚步都越发快了。
第129章
经历了半年高考冲刺,前儿终于从考场里走了出来,沈小锋只觉的自个又活过来了。
其实,要他说,他从小就不爱读书,不是读书的那块料,一路顺利考上高中已经很给自家人挣面子了,至于大学,不上也没什么的。
这不,他还可以去当兵嘛。
男孩子心中那个没有穿绿军装的梦。
可惜,偏偏家里不是他说了算就罢,他还有个天才妹子。一样的年纪,他中间还留了两级,混到和小安同一学年,而他们家苗儿,眼见今年毕业不说,还顺当保了研。还得读下去,往后不出意外那是要搞科研的。
可不就是科学家了嘛。
用他爹的话来说,真的是家里祖坟冒青烟了,也不再念叨人不忙的连家也不回了。
只是至此之后,苗儿那丫头放个屁都是香的了。虽然以往也差不多,但是现在越发夸张了。
这不,高考这事上,苗儿发了话,既然书都读到这里,大学说什么也得考上。为此,难得假期还抽空回了家一趟,好吃好玩的没带回来,竟带了一箱子书和习题册子。
这不是他亲妹子,是魔鬼。
但是这事上,阿哥也站在苗大魔鬼这边。他,那怕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只能被迫屈服。
半年呀,告别了他的录像馆,告别了游街串巷,告别了太多太多,成天更个和尚一样,晨起背书刷题,晚上继续继续。
家里奶,老娘,还有他一向忙的脚不沾家的亲爹,天天这么三双眼睛盯着,片刻不得放松,这还不算完。
出了门,一个村里全是熟门熟路的,看得他在外面,嘴上也总会催上句。
“怎么还在外面吹风呀,快,赶紧的回去学习呀。”
苦呀,这半年梦里都是这样的苦日子。
还好,他沈小锋终于熬出头了。
这会儿怀揣着兜里的五十块,嘚瑟的走在物美价廉的八十年代街头,硬生生走出种六亲不认的步伐。
只把边上的沈安看的想扶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