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页(1 / 2)

曹夫人看着外面的天,“你不说我还没注意,这几个月好像确实没下几场雨。妹妹你以前住在汴京,往年汴京比现在如何吗?”

王氏回道:“往年春日里虽然雨水也不多,可大大小小半个月也能摊上一次,可今年,一个月也就一次,总共才不过三次。虽然到不了旱灾的程度,可只怕收成也得少两成。”

“那就减些租子,”曹夫人点头。

王氏笑着说:“夫人仁慈。”

“唉,种地靠天吃饭,这又有什么办法,大家都不容易。”曹夫人叹了口气。

王氏也感慨,“其实咱们这里还好,还下了几场雨,听说河北那边更旱,整个春天几乎滴雨不见。”

“怎么会如此!那河北夏收岂不是要颗粒无收。”

“听说那边都在挑水抗旱,河都快挑干了。收成肯定不用想了,勉强能填饱肚子吧,只希望能快点下雨,到时种些豆子,还能有秋收。”

曹夫人一听,心里顿时难受起来,“老百姓这得遭多大的罪,地方官员上报了么,朝廷可会减免赋税赈灾?”

“听说下面州县一直在上报,但朝中并无太大动静,现在正值吏部选官补缺之时,两个宰相正忙着选官,也没有说这事。”王氏叹气。

曹夫人虽然不爱管事,可朝中的事还是知道一些的,吏部每年都要选官填补空缺,如今刚改朝换代,朝中空缺很多,作为第一年选官,势必关乎朝中各方实力争夺,这个时候,又有谁有精力去关心天下百姓。

“该死,一个个只想着自己做官,竟全不体谅天下百姓,可官员如此,怎么宰相也如此,两个宰相竟然也不说这事?”曹夫人纳罕,这事一旦爆出,两宰相身为执政朝政的,可是首先要被问责。

“两个宰相正和郭枢密使正因为选官的事争得不可开交,只怕现在还顾不上这些‘小事’。”王氏讽刺道。

“这怎么能是小事,唉,郭枢密使也是,他别的还好,怎么争权这方面,和两个宰相一个德性。”曹夫人头疼。

郭崇韬,原李存勖的中门使,经常在李存勖身边参赞军机,和冯道一样是李存勖的心腹,只不过两人一个擅长军事,一个擅长文治,两人都是真材实料,只是相比于冯道性情温和能容人,郭崇韬却是争强好胜,很喜欢揽权。

当初李存勖决定兵行险招千里奔袭汴京,就是郭崇韬最早提出来的,然后李嗣源执行的,所以李存勖入主汴京后,封了郭崇韬做枢密使,枢密使掌管天下兵权,可谓一步登天。

而且由于郭崇韬原来就是李存勖心腹,比两个宰相在李存勖心中强多了,所以朝中许多事,李存勖经常交给郭崇韬而不是两个宰相,而两个宰相又怎么可能轻易撒手,于是就常有争斗。

就例如这次选官,选官一事按照唐时旧制应该是宰相的权力,可李存勖觉得这么大的事,两个宰相万一做不好怎么办,就让郭崇韬和两个宰相一起协商,而权力这事,就怕多个人来协商。

因此如今两方斗得不可开交。

只是虽然是郭崇韬身为枢密使抢了宰相的权力,但郭崇韬的名声却高于两个宰相,因为郭崇韬虽然揽权,但选拔官员却出于官员本身才能,而两个宰相,却多出于官员贿赂。

所以众人反而对郭崇韬印象好些。

曹夫人看着外面的天,“你不说我还没注意,这几个月好像确实没下几场雨。妹妹你以前住在汴京,往年汴京比现在如何吗?”

王氏回道:“往年春日里虽然雨水也不多,可大大小小半个月也能摊上一次,可今年,一个月也就一次,总共才不过三次。虽然到不了旱灾的程度,可只怕收成也得少两成。”

“那就减些租子,”曹夫人点头。

王氏笑着说:“夫人仁慈。”

“唉,种地靠天吃饭,这又有什么办法,大家都不容易。”曹夫人叹了口气。

王氏也感慨,“其实咱们这里还好,还下了几场雨,听说河北那边更旱,整个春天几乎滴雨不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