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页(2 / 2)

那既然只是把它当成汉字表,那么用《百家姓》《千字文》和用《易》有区别吗?

没区别啊!

所以只要它是字,并且念起来朗朗上口,更有利于孩子记忆就行。

就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念起来是不是很押韵很朗朗上口。

那这就够了!

而至于世家为什么喜欢用《易》而不是《千字文》来教孩子认字,林从这几日也想明白了,一方面是《易》有六千多字,比《千字文》字多,容量更大,二是如今科举考九经,易是科考内容,那既然识字哪本都行,那干嘛不选本科举考的,现在不仅能识字,还能把内容背下来,等到大了再由老师教内容的意思,准备科考,岂不是更方便。

如此一来,《易》自然成为各世家启蒙的首选。

其实这种教学方法,鲁迅的先生,就干过,鲁迅的先生就给鲁迅讲了,“不求甚解”者,就是不去看注解,而只读本文的意思。(你只识字,别管意思,其他的,等长大再想)这事还被鲁迅他老人家写在书里。

而这种方法,其实也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教学,其实还和语文这个学科有关。

语文,是所有科目中分层最不明显的科目。

在高中,曾有个打趣的说法,说高中语文老师是所有学科老师最难干的,也是最轻松干的。

因为语文老师再努力,学生的语文也很难考到130,语文老师再摸鱼,学生的语文也不一定掉下100。

再例如林从学校的早年一次月考,月考是高一高二一起考,题也各自组长出的,由于只是小考,试卷也很不规范,只写了《语文月考试题》,结果试卷印刷出来,高一高二抱错了,开考半个小时,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发现,一直等到做到古诗词填空题,高一的许多学生才一脸茫然地发现这十个空都没背过,众人才发现两个年级抱错试卷。

而此前半个小时,高一做高二的语文题,高二做高一的语文题,丝毫没有任何不适。

所以说和数学、物理这种模块清楚,依次进行的理科相比,语文这种学科,它是就这些内容,但它可以简单,也可以学得更深,研究的更明白。

就像这《易》,小孩子时可以当启蒙书,用来识字,大一点可以学注释,进行理解,用来考科举,如果学得很精,也可以用来

占卜。

端得看你什么时候学,怎么用。

想明白这点,林从对启蒙用《易》也很快接受,毕竟不就是个识字本么,用啥不是用!

林从读了几遍,很快就会背,就拿着书走到药纵之身边,把书递给他,然后把刚才读的一段背下来。

流利的背完,林从看到他家先生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已经会背,那今天剩下的时辰,你把背的这些抄写十遍,明天一早交给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