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今豆卢革韦说一被罢相,朝廷就剩下郑珏任圜两个宰相了,自然得补人。
李嗣源也正有想多找几人干活,把财政搞起来,就顺水推舟准备宣布选相。
而唐朝的选相一向是由现任的宰相和枢密使提名,然后由皇帝定下,所以这事就交给郑珏任圜安重诲孔循四人推选。
郑珏和任圜两人是政事堂宰相,郑珏由于年纪已高,不大爱管事,所以大事小事一般由任圜做主,任圜自己能力比较强,也比较喜欢有才干的人,尤其喜欢才子,所以在朝廷挑了挑,选中了李琪。
李琪少年就中进士,还能中过博学宏辞科,又做过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还曾做过梁末帝的宰相,虽然人品有些瑕疵,喜欢做墙头草,可能力还是有的。
安重诲和孔循两人是枢密院的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安重诲为人素来霸道,在枢密院说一不二,但他由于原来只是李嗣源一心腹,对朝中许多事并不熟悉,所以当初他就选了熟悉朝中事务但性子比较软的孔循,平时孔循做事,他掌权。
这次两人经过协商,孔循想举荐自己的一个熟人崔协,安重诲自己原来是武将,并没有相熟的文人,又指望着孔循干活,就支持孔循,把举荐的人定为崔协。
两方定好人后,等到李嗣源招四人进宫,四人就准备进宫把人选报上去。
本来两个空缺,两方又只有两个候选人,可谓是萝卜坑,两人拜相简直是十拿九稳的事。
可谁想到,两方进宫后,当郑珏和安重诲说出各自的人选后,李嗣源还没开始给表态,任圜和孔循先炸了。
任圜坚决不同意崔协入政事堂,因为崔协外号无字碑。崔协是五姓七望崔家的嫡枝,算是世家子,但算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那种,任圜听过崔协的名声,任圜素来讨厌草包,所以坚决不让崔协进政事堂和自己一个屋子。
而孔循也誓死抵抗不同意李琪,因为孔循实在被李琪坑得太惨了,李琪之前和霍彦威两人一人献了汴京,一人救了李嗣源,可以说是李嗣源登基的功臣,本来孔循是可以进政事堂当宰相,霍彦威可以进枢密院当枢密使,就因为李琪当时在国本之争时临时反水,惹得李嗣源不喜,使霍彦威不得不出京做了藩镇节度使,孔循进枢密院给安重诲当了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