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他们家,今儿他们出门家里婆婆可没少摔摔打打,指桑骂槐的。知道沈家这边要宴客,好吃的不少,就是想让他们两夫妻带上三房家的根宝。
凭什么,更别说她说的那什么话,什么叫做给他家大东吃了也是白吃。
沈杏子也不是个好脾气的,当场就怼了回去。
谁叫她宝贝孙子没有一个给力的阿公阿婆,没有一个给力的表哥。
其实,除了吃进肚里喝进肚里的,最叫沈杏高兴的是,自家几个孩子,包括傻呼呼的大东,身上的那种大方劲。不管他们村里的叔伯姨婆,还是见着外面穿着中山装极其体面的人,几个孩子都是落落大方,有什么说什么。
说来惭愧,这些都不是他们当爹当妈的交给孩子的。
甚至这些年,随着家境差距的原因,对着城里发展越发不错的大哥,还有小妹,她时不时生出矮了一节的感觉。
幸好当初小南小西要去城里读初中的时候,侄儿点了她,宁愿让两孩子去住条件实在简陋的宿舍,也没有让两孩子去她们小姑家借助。
想想她当初教孩子的那些话,什么寄人篱下就要有点眼力劲,到了你们小姑家做饭吃完饭手脚都要麻利起来,还有你们小姑家孩子小,一家四口人都上着班,你们到了那,放了学就多帮着看看孩子。
我们乡下来的,可不能让人家说嘴。
其实这话没有什么不对,毕竟借了人家便宜。
但是他们只考虑到了孩子能不能吃好,住好,去了城里有没有人看顾些,但是却忘了其实比起这些,孩子宁愿吃的差,住的差,自己多担着些事儿,也不愿意早早被定在一个低人一等的位置。
何况即便是亲爹亲妈,相处久了都要拌嘴,更何况住在别人家。
好在她听了侄子的。
沈大姑接过自家男人手里鱼和菇,压住要去拿扁担担水的侄子,指挥自家男人去担水。他姑父在这站着,那能看着他个半大孩子干活。
张二栋也忙抢过扁担,放在肩上,脚步加快头也不回的急匆匆的跑了。这人一到岳家,那是恨不得一刻都不要停歇,满院子的干活,找活干。
昨儿傻儿子馋肉,这年岁谁不缺油水,馋肉,他舍不得骂儿子。家里没什么拿的出手的,虽然知道侄儿不缺他们这点东西,但是不代表他能装傻一味的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