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页(2 / 4)

朝廷因为两个宰相的事闹得轰轰烈烈,一直到两个宰相被罢相,才算停止,只是很快,另一个问题就来了,两个宰相被罢相,那朝廷就空出两个相位,这两个空,该谁填,顿时又引起一波暗潮涌动。

唐朝政事堂的宰相其实并没有定数,但一般默认三四个,当然也有时更少,有时更多,端得看朝廷需要。

之前朝廷李存勖时,宰相只有豆卢革韦说,李嗣源登基后,以宰相人数较少为名,又任命了郑珏和任圜,郑珏是年纪比较大,在朝中做官比较久,资历很厉害,可以压制豆卢革韦说,而任圜,则是冯道建议,为了国库再加上任圜本身能力不错。

所以如今豆卢革韦说一被罢相,朝廷就剩下郑珏任圜两个宰相了,自然得补人。

李嗣源也正有想多找几人干活,把财政搞起来,就顺水推舟准备宣布选相。

而唐朝的选相一向是由现任的宰相和枢密使提名,然后由皇帝定下,所以这事就交给郑珏任圜安重诲孔循四人推选。

郑珏和任圜两人是政事堂宰相,郑珏由于年纪已高,不大爱管事,所以大事小事一般由任圜做主,任圜自己能力比较强,也比较喜欢有才干的人,尤其喜欢才子,所以在朝廷挑了挑,选中了李琪。

李琪少年就中进士,还能中过博学宏辞科,又做过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还曾做过梁末帝的宰相,虽然人品有些瑕疵,喜欢做墙头草,可能力还是有的。

安重诲和孔循两人是枢密院的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安重诲为人素来霸道,在枢密院说一不二,但他由于原来只是李嗣源一心腹,对朝中许多事并不熟悉,所以当初他就选了熟悉朝中事务但性子比较软的孔循,平时孔循做事,他掌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