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武侠修真>我在洪荒大唐搞革命> 第六十七章 吾名黄庭,是个孤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七章 吾名黄庭,是个孤儿。(2 / 3)

人群再度一阵骚动,就连李世民也似乎在取舍着什么,唯有根本没听说过郑良这个人的黄庭冷笑一声:“这种事不问户部,反倒要去问礼部,你这消息来源倒独特的很呢!”

长孙冲用异样的眼光瞥了黄庭一眼,低下头使劲憋住笑。李世民和座架之下的群臣也用看小丑的眼光打量着黄庭。唯有被点到名的郑良一步跨出,跪道:“陛下!臣不敢撒谎。通州虽生蝗灾,但已收之粮加上往年余粮足够百姓安然度过今年凛冬。这种情况下为何会有百姓从巴蜀之地一路逃难到关中?依臣下之见,不是因为生性惰怠误了收成,就是别有用心借题发挥!再加上萧夫人竟然变卖陛下赏赐的金银供养这些所谓难民。在查清楚这些难民真实身份前,臣下不得不思考究竟是萧夫人太过善良不顾皇家颜面也要救这些真假不知的灾民,还是暗中另有所图。故而臣下在与长孙大人一番合计后,认为这些人很有可能心怀叵测。秉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这才下令派兵围剿他们!”

李世民瞅了瞅依旧挂在肩膀上的剑,面色淡然,“这个解释,你可满意?”

好一手和稀泥!黄庭暗呼不妙。自己之前也是听从了一面之辞,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导致如今的局面是他和长孙冲郑良各执一词。在没有如山铁证的支持下,自己这番行为似乎变成了无理取闹,整得不好似乎还要社死……只是这个时候,要去哪儿找证据呢?

“好一个荥阳郑氏,好一手颠倒黑白!你们以为你们郑氏封锁了消息,就能遮掩你们的恶行了吗!”这时,一直跟在黄庭身后的萧夫人忽然开口道,“通州地形群山环绕,光照不足,稻米须得长到八月方能成熟,九月方能收获。可蝗灾七月就至,你却说什么百姓已收粮八成?他们携家带口逃了一个月才到长安,你却故意忽略路上的时间,说他们来此处另有所图?你这混淆视听的本事,还真是张口就来啊!”

“你们仗着荥阳的地利,将巴蜀一带视作自家的后花园。每年人口增减,收入盈亏,全凭捏造!如今竟然有脸说什么百姓安然?那巴山楚水凄凉之地的百姓岂能答应!”

原来如此!黄庭终于想起来了!当然,他想到的不是郑良是哪位,而是以郑良为代表的是哪些人。

世家!

唐宋之前有一种说法,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这并不是指皇帝有多慷慨,而是指许多时候世家势大,甚至连皇权都无法撼动。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许多王朝的衰败,未尝和皇帝动了世家的蛋糕没有关联。

而到了隋唐,更是有五姓七望的说法,这荥阳郑,正是其中之一!

怪不得他们看自己的眼神会这么奇怪,原来是嘲笑自己居然不知道五姓七望吗……黄庭一时间脸上有些挂不住。

脸色更加精彩的却是跪在地上的郑良。他之前故意模糊了时间概念,就是想要蒙混过关,没想到被这个女人无情戳穿了!最令他恶心的是,这个女人他还真动不得!萧皇后身为杨广之妻,背着前朝太后的名义不说,还是弘农杨氏的媳妇,偏偏这个女人还是李世民心仪之人,李世民又是陇西李氏的人以及当朝皇帝!

当谎言被戳穿的那一刻,郑良就知道自己的官途到头了。出了这样的事,家族绝对会把自己推出去背锅以安民心。至于死?大家都是五姓七望之一,贬为庶民给个交代就得了,他还真不信李世民敢杀他……他的祖父不就是这样的吗?

于是他光棍的认了错:“陛下!是臣失职。臣自幼苦读,一心想着学有所成报效朝廷,因此不事农桑,不知稻米成熟之期,这才受人蒙蔽错判了通州的形势。又因为心系陛下和长安的安危,越俎代庖误杀兴道里的难民。大错已经铸成,臣不敢奢求陛下宽恕,唯有一死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