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页(2 / 2)

如今的钟山作为前明皇陵所在,山脚下有重重清兵把守,山间更没有任何便于通行的小路。涉及到需要观星以观山,就只能昼伏夜出。

何况孝陵更以迷踪著称。依前世之见,哪怕经历了乱世盗墓猖狂,朱元璋的地宫位置一直不为人知。直到高科技探测设备问世,才堪堪测定出地下布局。

换句话说,这个时代没有人比晏归舟更了解明孝陵。她曾对孝陵有过深入研究,包括地上钟山如何对应天空北斗。

两世稍有出入差别,但总体相似,朱元璋之墓如北斗七星所成的一把大勺子。勺头为环行神道,勺柄为陵寝各个建筑构成的直线。

其实北斗不只七个星。北斗主死,七现二隐,隐星不为生人见。不妨顺理成章地推测,前人留下的武道机缘就藏于隐星的位置。

经过半年夜探钟山,晏归舟的确现孝陵对应的两颗隐星所在,其方位正中实有一极为隐秘的藏物坑。

石忠深知此事有风险,坑洞被厚重的石盖封着,需要挑选月明星稀的夜晚去挖掘。一旦开启石盖子必闹出大响动,引来追兵是一定的。

“水路虽快,但最近查得紧,还是6路更易随时改道。贫尼先往淮安去,在那里接应您。”

原定的计划,挖了坑就往京城方向去,因为还有一句提示‘五十三参葬青山’。

青山是崇祯自缢之地,现今改名为景山。而所谓五十三参,即是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的佛教典故,记录于《华严经》中。

不免猜想,会否存在一本标有暗语的经书,正掩埋在景山里?

那些容后再议,先把北斗格局所藏之物挖出来。

六月十六,惟愿六六大顺。

晏归舟借着月光潜入明孝陵。来的次数多了,还真就轻车熟路起来,连守陵军几班倒都弄得一清二楚。

哪怕是三伏天的夏夜,陵区里也没有半丝暑气。

如果有人经过,看到一黑衣人在奋力挥动铁锹挖土,恐怕也难免觉得瘆得慌。

挖开三尺深的土,类似井盖大小的石盖正严丝合缝地紧闭着。

侧耳倾听盖下的动静,石盖很厚,但能辨出其下没有水流风动,而且坑不大也不深。却留有一个麻烦——铲子之类的工具根本弄不开石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