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捏捏爪子,颇有些咬牙切齿,“大哥,我能揍他吗?”
祖龙更乐了,“呦,想打架呀,随时奉陪。”
扶黎趴在孔宣肩膀上,爪爪捂脸不想说话。
他错了,他就不该打这个视频。
这下可好,套近乎没套上,他们更像是想聚众斗殴。
孔宣揉揉小狐狸崽子的脑袋让他不用担心,水镜里面和水镜外面都是魂魄,他们打不起来。
狻猊盘腿坐在云头上,一手撑脸小声说道,“下面是玄都观啊。”
扶黎放下爪爪,从孔宣肩膀上跳下去,“玄都观怎么了?”
“不同寻常。”狻猊把小狐狸放在腿上给他解释,“如今凡间很少有凡人能修炼,佛门的和尚和道门的道士大多也都是凡胎不通法术。不过玄都观不一样,玄都观的道士里好些都学过吐纳调息。他们会的法术不多,但是在凡间行走也够用了。”
玄都观其实大有来历,他们以前叫通道观,是北周武帝在终南山田谷谷口建的道观。
没错,就是那个灭佛的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在位时励精图治,最看重儒术,但是当时的风俗却是佛门至上。寺院占据大量良田和户口还不承担徭役赋税,严重影响朝廷政策的实施。
他在灭佛之前多次召开大会想给儒释道教排名,最开始找了司隶大夫甄鸾,想让这位甄大夫详研佛道二教来定他们的排名。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他讨厌佛教,想让甄鸾把佛教排在后面。
但是甄鸾很对得起他的名字,搞起事儿来是真不怕乱。他不光没有遂了皇帝的意,还写了一篇《笑道论》来讽刺道教。
笑话,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皇帝什么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能让道教压佛教一头。
《笑道论》一出,差点没把宇文邕给气死。
当时的佛门如日中天,走在路上扔块石头砸到十个人,里面九个都是信佛的。
甄鸾的《笑道论》写出来没多久,又有高僧道安法师写了《二教论》。《二教论》里只认可佛教和儒教,直接不承认道教能和佛教相提并论,非说什么道家应该是儒家的一部分,没资格和他们佛门叫板。
宇文邕火了,既然佛门那么不给他面子,那他也不用再给佛门面子。这个排名,他自己排。
皇帝陛下亲自下场的结果就是,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
皇帝铁了心和佛门过不去,佛门也只能捏着鼻子吃了这个哑巴亏。
之前佛教信徒和佛门的高僧都如此咄咄逼人,道教的道士也不是肯吃亏的。宇文邕最开始打压佛教的时候还很讲道理,动手之前先召集僧人道士到京城一起商量。天下有名的和尚道士齐聚一堂,那场面自然不会和谐到哪里去。
道士张宾与僧人智炫大庭广众之下开始辩论,可惜张宾的口才略逊一筹,最终让智炫取得嘴皮子上的胜利。
宇文邕看那些和尚不顺眼已经很久了,那些道士也是废物,连吵架都吵不赢,要他们何用?
皇帝陛下再次亲自下场,怒斥佛门争斗心太强真,僧人个个牙尖嘴利反污了佛门清净。
那位智炫法师也是不怕死,当场就把皇帝给顶了回去,直接说皇帝就是护短就是看他们佛门不顺眼,其他什么都不是。
差点又把宇文邕给气死。
皇帝陛下很生气,结果很严重。
他护短?他护个鬼的短!
于是本来只是灭佛,被智炫和张宾这么一刺激就变成了禁断佛道两教。
他没空管和尚道士私底下的恩怨,只要滚到他看不见的地方,爱怎么打怎么打。
皇帝陛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宇文邕灭佛的同时把道教和各种民间宗教一并罢黜,除了他一直推崇的儒教还留着,其他全部一锅端。
后来北周灭掉北齐地盘扩大,灭佛灭道的政策继续推行。宇文邕十六岁英年早逝,只他在位的那些年就足足毁了四万座寺庙,强制百多万和尚尼姑还俗。
朝廷登记在册的人口都不一定有百万,寺庙里的出家人就有百多万,这也从侧面说明当时的佛门有多兴盛。
宇文邕本来没打算佛道一起灭,但是佛门的和尚都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护短不公平了,他只好一视同仁把佛教和道教都废了。
不过他最终并没有赶尽杀绝,还给佛教和道教保存和培养了一些掌握两教原本教义的正经和尚和正经道士。
寺庙和道观都毁的干干净净,他便在终南山田谷谷口建了通道观,从还俗的僧人道士中选出一百二十个纯良正派的封为通道观学士,允许他们身着衣冠笏履在通道观讲老庄周易,或者钻研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