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薛还是很有水平的。
听说了易轩要开日化厂,还有未来服装厂和罐头厂走向省外的打算。
他给易轩讲了三点:
一是物流和渠道建设,将是决定铺货率的重中之重;
二是防伪,在这点上,易轩还真的没有重视,但听老薛一提醒,他当即就出了一身冷汗,现今可不比21世纪,品牌保护意识那么强,今天品牌起来,第二天就会有人仿制起来。
三是资金利用率。
在这点上,他狠批了易轩的保守,认为他这种有多大碗吃多少饭的思路,就是在丢金融人士的脸。
“老师,要不你担保,我从银行贷个三两千万出来。”
“休想,除了贷款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
老薛轻哼一声,见旁边有他人,压低声音道:
“日化厂你肯定没钱建,说说你打算怎么玩?从渠道上预收资金?”
易轩心中一惊。
这种在后世玩烂掉的套路,在现今还真没人玩,没想到老薛一语就道破了。
“老师认为可行不?”
“别玩掉线就行。”
老薛挥手,对于他这种融资手段倒没有反对。
送了老薛一些厂里的产品,又买了一些特产,答应过完年会去首都给他拜年,老薛才满意的登上回首都的火车。
接下来一段时间,易轩可是彻底放飞自我,学校知他已被特招,所以只要不过份,有些事就会睁只眼闭只眼。
时间进入11月,易轩坐在罐头厂的办公室里算着日子。
算着陆军他们还有几天过来,算着自己花的四十万,什么时候在电视上能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