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王问道:“给朝廷做事的匠人,算是服役,千百年来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你为什么还给他们付工钱,要是以你个人的名义不好办事,那要不将这个作坊挂靠在官府名下?”
夏婧看他理所当然的样子,便摇了摇头,“免费让人干活就不可能产生积极性,既然想马儿跑又不想马儿吃草,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张先生插嘴道:“可是,如果按您说的做,那不是增加官府负担吗?”
“官府不想增加负担就让百姓增加负担?”夏婧这会脸色严肃起来了,“官府负担加重就要积极进取来减轻负担,而不是靠压榨百姓来减轻负担。百姓连年被强征暴敛,直至不堪重负,你说他们会不会反了你们?”
谦王:“.”
夏婧冷哼一声,又道:“官府负担重就想办法解决问题,就如现在岭南其他地区还在推行的清理隐户,重新丈量土地,登记造册一样,等这一政令推行到底,那么今年秋收官府的赋税就会成倍增长。”
“同样的道理,百姓给官府干活,官府付工钱,有了做工的银钱那么百姓就可以改善家里的生活,如此慢慢积累,百姓的生活富裕了,那他们还会想着去反你吗?”
“你们记住了,乡绅豪强富了不算富,百姓富才是真正的富,民富则国富,大概国富民强就是这个道理。”
夏婧这话震耳发聩,直接将谦王和张先生的三观震碎,太颠覆他们的认知了。
他们从小到大的认识里,皇权就是维护皇家世家乡绅官吏而准备的,从来没听人说起过,百姓的利益才应该排在首位。
谦王回过神有点激动,连忙问道:“怎样才能让百姓富起来?难道服役给了工钱百姓就能富起来?”
夏婧白了他一眼,“愚蠢!”
谦王一噎,随即脸红了起来,从来没有女人敢在他面前说他愚蠢,夏氏这是在挑战他的底线!
张先生在旁边看着着急,生怕夫妻俩拌嘴,赶紧亲自上场问道:“王妃,按您的意思该怎么做?”
谈及百姓生计,夏婧有了点耐心,“依照目前大禹的境况,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谈何富裕?谈富裕为时过早,目前亟等解决的是百姓的温饱问题,温饱都不能解决谈何发展,你们说对吗?”
张先生听了这话有点激动,他连连点头,“王妃说的对,只是微臣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才能解决百姓的温饱。”
这个问题夏婧在脑子里稍思忖一会儿,便道:“这个问题有点深奥,但简而言之,就是多种粮食,多种桑麻,多织布,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出来的物资越多,百姓就不用担心没饭吃没衣穿。人吃饱有力气了,才会想着进取,大禹才有活力。”
谦王指向车间里干活的匠人们,“就如他们一样,拿到工钱能吃饱饭,他们才有力气积极的做事?”
夏婧点头:“差不多是这个道理。”
接下来的参观过程,谦王和张先生都没有再提问题,而两人都在仔细观察做工的匠人,从他们细微的表情不难看出,他们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足。
对生活满足了,做事也有了动力。
可能这种就是刚才王妃说的活力吧。
直到两人离开,夏婧都没有陪着他们,因为她来铁工作坊有事要处理,不可能陪着他们耽搁时间。
离开铁工作坊,坐上了马车,谦王想着兵仗坊匠人做事的状态,再和铁工作坊这边一对比,区别太明显。
让他一时感慨道:“或许王妃所说的是对的,先生觉得我们要不要改变下兵仗坊的现状?”
张先生一脸笑意,“王爷真想改变兵仗坊的现状?”
“嗯,”谦王继续道:“现状不改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兵仗坊可能还会出现以次充好的事件。”
匠人认真做事得不到回报,可能还会出现以次充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