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就在于此,如果水镜所示是后世影像,为什么不再用传统计数方式?不只计数符号,图像中还出现了“tanα”、“”等等闻所未闻的字符。
怪奇秃头小人究竟是面向谁在讲故事?
水镜传出的语言近似顺天府一带方言,用的是传承多年的中华文字,为什么计数符号变了?观看故事的人们是不是早就对番邦的符号习以为常?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反应出一种倾向。
强者才能制定规则,恰如始皇帝让车同轨书同文。什么情况下大明王朝治下会习惯性使用番邦计数呢?是主动或被动?
朱元璋脑中的疑问越来越多,而水镜中的过洋牵星术演示结束了。
【好了,相信大家已经明白如何使用牵星板。理论上,一块木板就能完成所有测量,准备大小不同的十二块是便于实际运用时找到大小最合适瞄准的那一块。
另外,牵星术借用天上星辰定位海中方位,不只是用北极星。郑和下西洋时也常用到灯笼骨星和南门双星、织女星等等来定位。
在大致了解如何使用过洋牵星术后,请将目光移向它背后的历史事件。
郑和七下西洋在全球史留下一笔华丽篇章。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大明航海术正是绚烂辉煌时。那一年,比哥伦布出航寻觅新大陆早了八十七年。】
朱元璋记住了“哥伦布”这个名字,他猜测此人必不是大明人,否则不会被用来对比。新大陆又有什么讲究吗?是不是很重要的土地资源呢?
【朱八八对此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执政年间重视海军,有效地延续了宋元航海造船行业的技术,虽然洪武三十年他下令停止官方继续从太仓到辽东的海运了。
一方面是辽东屯田已经见到效果,而主要是海运代价过于沉重。以那个时代的技术即便能确定航海方位,但是海上的自然危险也是防不胜防。
洪武帝充分认识到“每闻一夫有航海之行,家人怀诀别之意”2,出海约等于死亡的观念深入人心。之后,我们可以说说洪武海运遭遇困阻的原因。浅浅先挖一个坑。
题外话,朱八八的一生足以称得上传奇,细数历代帝王他的出身最为普通,可称之为最草根的开国帝王。这一点足以让人叹服,人可以摆脱出身阶层的束缚。
起于微末,在兵戈争斗中脱颖而出,终结了元末乱世创立大明。以猛治国,肃清贪腐。因为出生贫困,十分注重民生发展。即便史笔如刀,这也是一位伟大的帝王。】
朱元璋瞧到此处,眉间微微舒展。
水镜中的小人顶着秃头没鼻子,手握莲花夸奖他的样子,叫他生出一种古怪的喜悦——被嘲讽者认可的愉悦,比被属下歌颂更愉悦。
此刻,他依旧认为水镜中讲故事人的形象,是对于他的嘲讽。尽管如此,暗道会夸奖的话就多说两句,他也不嫌弃多。
不料,水镜里的内容是话锋一转。
【作为帝皇想要算尽一切,却也终究还是人。人难免会有遗憾,皇帝也无法避免有锥心痛。太子朱标之死,怕是朱八八平生最大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