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页(3 / 4)

【石磨,是将小麦从谷粒转为麦粉的重要工具。战国年间,鲁班制出石磨。

一件物品从被创造出来到它被广泛使用,经历了漫长的几百年。直至汉朝,石磨加工技术才慢慢普及,让小麦能够从“粒食”变成“粉食”。

影响小麦是否成为主食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口感,还要看它在种植时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与土壤。

小麦从地中海气候的西亚传来,而中原大地是季风气候。

在中国已经形成一套作物轮种规律。小麦要打破原来的规律插队,又要符合当地气候与它自身的生长条件,此绝非易事。

其中,耗水量是个大问题。小麦耐旱,但种植过程中的耗水量是粟的两倍。

灌溉成本怎么算?当地土壤是否合适?这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先秦时期,小麦多种于齐鲁之地的河流边。汉朝兴建了多处水利工程,让小麦的种植范围外扩了。

石磨+水利工程,却仍旧没有将小麦变成人们餐桌上的主食。兴修水利所耗费钱财不菲,此法还不够让小麦深入田间地头。

北方地区农民们在不断提升“节水保墒”术,即保持土地的一定湿度,让保留的水分便于植物生长。

在原有的“深耕熟耘”与“耕”、“耱”基础上,慢慢再加上“耙”,形成了“耕—耙—耱”三位一体方法。1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