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7页(1 / 2)

回溯历史,十八世纪末,电报被发明了出来。

最初以二进制编码方式将英文字母、数字与符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递信息。

上一段,电报机制模拟视频flv

英文字母数量有限,可以轻松地与二进制“”、”-”电报字符进行对应转化。

例如:a「·-」,b「-···」。以此规则,给二十六个字母规定不同的简短电报字符,便于记忆与操作。

电报与打字机先后脚早传入中国,也遇到了类似问题。

汉字常用字就有三千多,假如逐个赋予不同的电报字符,必然非常繁琐。那么中国拟定汉字电报字符时应该怎么操作?】

朱元璋先是惊叹,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样新奇的信号传递方式,人类居然能利用「电」了!

电,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不可触碰的雷电,也能人为制造了。

这会,他有一些明白了咕咕假设的提前冲击电子计算机时代意味着什么。电的速度太快,那会将人带入亘古未有的新世界。

十八世纪西方人搞出了电报技术,也无怪乎十九世纪末中国难以追赶西方。

因为技术日新月异的速度太快。如果说西方是以奔跑的速度在革新,中国想要追上就要飞起来,可当时连走路都磕磕绊绊的。

假如有足够的时间,中国必能后发制人。偏偏时局动荡,最缺少就是平稳发展的时间。

朱元璋按下时不我待的悲叹,去看电报技术进入中国时该如何编码。

他认为可以搞出编码对照表。以便于检索文字的排列方式,将汉字与”·”、“-”符号相连接。具体如何编撰,必是求简易为上佳。

不过,他认为历史上中国的电报编码进程肯定不会容易,因为规则制定权从一开始就不掌握在己方手中。

水镜:

【电报进入中国之际,国际电报联盟给出了标准传输协议规定。汉字对应到四位数代码,代码再转化为电报字符。

对比拉丁字母能与电报字符直接转化,中文多了一层转码。转码必会降低效率,而当时中国无力重构国际电报传输规则。

假如那个时代东西方处于实力均等状态,情况必然不同。

汉字在二进制电信号转码上更多一步转码步骤,意味着编码上有着更多经验,也意味着更有动力去突破电报编码的繁复性束缚。因弊生利,促进提前冲击计算机时代。

遗憾是世上不存在如果。

历史上,中国遭遇了主权危机,不只是摸得着的领土之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