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了一下意图后,女员工面露惊奇。
大概是惊讶于他竟然不是口嗨党。
接下来的过程就很顺利了。
那款自行车厂里还有几千辆现货,主要经由线上出售。
线下他们还有几款公路车和儿童自行车卖的比较好。
签合同、付钱、装车、约定送货地点。
全程半个小时就搞定了。
他直接付了现金。
578元/辆,共计300辆,总额为173400元。
另外他还单独报了一批总价上万元的,配套轮胎、链条、轮圈、大齿等常用配件还有五十个手动打气筒。
这些东西厂里都有。
虽然打气筒也是他们另外进货的,但陈轩不在乎,只要有现货就行。
出库和装货预计需要两个小时,送货地址就是他刚租不久的仓库。
因为距离近,所以厂里用自己的车就装过去了,不需要物流费。
他们也不觉得奇怪,近年来直播电商兴起之后,很多人都是租个小仓库就开干了。
通过直播销售的方式,各种稀奇古怪的货品都能卖出去,不再依赖铺面,也不需要考虑地段和人流量。
签完合同,财务点验完毕之后,这桩买卖就算完成了。
照例是泡茶端瓜子打发时间的环节。
但陈轩的目标可不仅限于此。
喝了几口杭城本地还算不错的口粮茶。
他开门见山的问道。
“不知道杨总在不在厂子里?”
杨任勇即是自行车厂的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唯一的大股东和实控人。
这种老牌私营厂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资金来源。
融资方式也多为银行贷款或是亲戚朋友间拉伙借款合资。
实控人就是实控人,不存在其它猫腻。
“哦?您知道杨总?”
女员工有些惊奇。
陈轩点了点头,直言不讳的说道。
“我后续还有大生意,想要和杨总面谈。”
“那您跟我来吧。”
没有太多波折,女员工直接答应了下来。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抛砖引玉吧。
有了此前的爽快“小单”作为基础。
当他说起要谈大单的时候也就变得更有可信度了。
来到位于二楼的“总经理”办公室,女员工敲了敲门。
私营厂的职称都有点玩票性质。
爱叫啥就叫啥。
“杨总,我带来了位客户来见您。”
“那位客户的货正在装车。”
前一句阐明了来意,后一句强调了客户的潜在重要性。
“快进来吧。”
屋内传来了一位中年人招呼声。
女员工打开门,做了个请的姿势。
陈轩缓步走入其中,女员工并未跟上,反而关起了门。
办公室的布置很简单,还放着一张折叠床。
靠墙是档案柜,还有本地行业协会颁发的各种奖牌和奖杯。
日期多在05年~10年那会儿。
除此之外,屋内有可以洗澡的厕所,基本具备了吃住打熬在厂里的条件。
杨任勇的年纪看起来有五十多岁,戴着一副眼镜。
头顶微秃,穿着一件短袖衬衫。
“您好,我是杨任勇!”
“请坐,请坐!”
他主动向陈轩伸出了手,双方轻轻一握算是打过了招呼。
陈某人也不客气,边打量着办公室内的布置,边坐在了会客椅上。
“你办公室里有监控吗?”
“有…有一个。”
“怎么了?”
杨任勇有些紧张的回答道,指了指身后档案柜上放置的一个无线监控。
“那么卫生间里有监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