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肯定道:“必然如此,苏先生之智慧,高深莫测。”
不得不说,刘伯温还是刘伯温。
这一波,看的比谁都远。
宋濂看着自己的这位好友,神色间有些讶异。
虽然早就知道刘伯温对苏璟十分的推崇,但没想到今日一见,刘伯温对苏璟已经不是推崇可以形容的了。
这是崇拜,是完全的信任。
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刘基吗?
“伯温,这位苏先生确实不凡,但怎么也不至于让你如此吧。”
宋濂心直口快道。
在刘伯温面前,他还是比较直接的。
刘伯温看向宋濂,笑道:“景濂,你不懂。”
“苏先生之智慧,不是凡人所能及,即便是仙人,也不过如此。”
仙人都出来了。
宋濂彻底震惊,在刘伯温的心里,苏璟竟然都和仙人一样了吗?
“伯温,不就一副眼镜而已,哪怕把之前的事情都算上,苏先生也够不上仙人吧。”
宋濂一脸不解的问道。
细数苏璟的事情,那的确不少,也干系众多。
宋濂承认苏璟很厉害,有大才。
但眼前的这位,可是刘子房,比肩张良诸葛亮的人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这刘伯温,说的也太夸张了。
刘伯温并未反驳,只是看着宋濂,一脸神秘的说道:“有些事,后世之人自然会知道。”
苏璟的社会理论,已经彻底的征服了刘伯温。
那种俯瞰历史长河的感觉,让刘伯温有种看遍一切之感。
这样的人物,他是怎么都比不上的。
宋濂依旧不解,但他也明白,刘伯温肯定知道一些无法对自己诉说的事情。
问肯定是不能多问的。
宋濂又和刘伯温交流了一些文学上的问题,两人的文学造诣都很高。
宋濂曾几度都想问问看那一首《念奴娇·中秋对月》,但想到朱元璋的命令,又只能作罢。
这首苏璟所做的词,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今日和刘伯温交流之后。
宋濂的心里,也是拿不准了。
……
溧水县。
小院后的铁匠台,苏璟总算是研究出了提高铸铁强度的办法。
石墨坩埚炼钢法!
苏璟经过回忆和查询一些炼铁炼钢术的典籍,已经确定要在钢材中加入碳,变成高碳钢才能提高其强度。
一开始,直接用碳粉加入钢水之中,发现效果极其的不理想。
后来在不屑的努力回忆下,总算找到了办法。
用石墨黏土做成坩埚,然后在这个石墨坩埚中熔化金属料,这样铁料就能持续的吸收石墨中的碳而熔化成高碳钢水。
然后再进行浇筑的操作。
有了办法的苏璟那也是立刻就行动了起来,先找石墨黏土。
石墨这东西,在溧水县极其骤变还真没有。
苏璟前世地理学的不错,大概知道石墨矿主要分布的地区。
比如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这些地方。
不过以现在大明的情况,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