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喊来亲卫,亲自监督搬运《永乐大典》,又制定了严格的运输和搬运程序,确保这些书都能运回东南。
他又喊来太监问道:“国史在哪里?”
太监立刻说道:“国史都在崇文馆中的国史馆中。”
“速速带我去!”
国史,就是史书了,苏泽在穿越前就是历史研究者,他当然知道历史资料的珍贵之处。
也幸亏皇帝和裕王离京匆忙,苏泽接管京师又快,这些东西才没有被破坏。
来到国史馆,苏泽立刻看到了几个慌乱的史官,以及存放国史的巨大库房。
天一生水,黑色代表水,所以藏书的建筑屋顶都是黑色琉璃瓦。
崇文馆国史馆也是肃穆的黑色屋顶,苏泽看到一排排史书。
这其中就包含了明代历代皇帝的起居注,以及根据起居注编订的各皇帝的《实录》。
不过明代修史的工作非常缓慢,嘉靖年间的实录只修到了正统年,后面的实录是在万历年间才修订完毕。
这些都是明代史料的第一手资料,苏泽自然不会放过,立刻下令将这些国史全部打包带走!
苏泽又喊来一名史官问道:
“元史呢?宋辽金夏史书何在?”
历朝历代都有给前朝修史的习惯,在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就下令让大学士宋濂、王袆遵照诏令,主持编修。
除此之外,元朝宰相脱脱,也在元大都(京师)编修了宋代的史书。
不过宋代的史书是宋史,辽史,金史并修的,也有非常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史官立刻说道:“也藏在史馆中,大都督请跟我来。”
一行人来到了另外一间库房,打开这间上锁的库房,苏泽看到了成册的史书,他立刻挥手说道:“全部带走!”
除了《永乐大典》,翰林院的相关奏议,以及史馆中的史书之外,苏泽对宫中的其他东西丝毫不感兴趣。
他命令留守的太监封存皇宫,然后就带兵离开了皇宫,丝毫没有参观皇宫的意思。
宫中留守的这些太监,也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得志的小太监,这些太监本来都准备投靠苏泽了,却发现苏泽根本对皇宫没兴趣。
这些太监反而有些无所适从起来。
最后一个曾经在胡公公麾下做过的太监求见了苏泽。
这个太监姓王,因为胡公公的牵连被发配到了掖庭,他见到苏泽立刻行跪拜大礼,苏泽让他站起来后,王公公小心翼翼的问道:
“大都督,自从那昏君西逃之后,皇宫中剩下的太监宫女要如何处理,还请大都督公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