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些地方也会增强国运,譬如说百姓安居乐业,欣欣向荣,君王礼贤下士,不徒增杀戮,不发动战争,这些都会增加国运。”
“只是主要还是根据儒家门生来决定,举个例子,若大魏王朝诞生一位圣人,不,都不要说圣人,若出现一位半圣,不说国运回到鼎盛。”
“至少绝对是中兴时刻。”
李云脸上有些醉意,不过看得出来,他没有撒谎,显得很认真。
“儒家,国运。”
许守云有些惊叹,这个还是他未曾了解的事情。
“怪不得儒家读书人,地位甚至不弱于朝堂官员。”
“也就是说这帮人才是操控国家大事之人?”
许守云忍不住问道。
“这不一样。”
“儒家读书人,修身养性,凝聚浩然正气,而且与国运捆绑,天生就是站在国家这个角度来做事,朝廷无惧他们坑害王朝,亦或者作奸犯科。”
“所以儒家读书人可以监管王朝一切事务,有了这种权力在,地位自然高涨。”
“可国事难料,很多事情蕴含着太多东西,儒家门生也不能随意掺和,除非是完全说不过去的事情。”
“不然,一旦参与其中,做好了没什么好说的,要是做的不好,影响国运下降,这些读书人也会受到反噬。”
这个回答一说,许守云顿时恍然大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