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八年,滨州海沸。
永泰九年,太平道祸乱雍州。
永泰十年,雍州左布政使被反贼暗杀,左布政使一职空置七月有余。
永泰十一年,雍州丰阳府……”
杜千川的脚步很慢,一步跨出去,等落地已经说了好几句。
百官莫名其妙的看着听着,揣摩杜千川的用意。
“直至永泰十九年,我大庆在雍州的官员缺额数目、时长,为三十省之最!”
“而后四月,漫天飞蝗!”
百官渐渐蹙起眉头。
他们能听出来杜千川的话外之音……意思就是天灾降临跟官员缺额有关呗?
这可能么?
“文昌四十二年,并州旱灾。”
“文昌四十三年,滨州武隆府知府,叛逃太平道,致使知府一职,空置近一年之久。”
“文昌四十七年,滨州都指挥使,受心魔反噬而死……”
“文昌四十九年……”
“文昌五十一年……”
“……”
“永泰八年,滨州海沸!”
百官的眼神开始惊异。
而杜千川还在继续。
“文昌十七年,云州水患。”
“文昌十八年……文昌四十二年,并州旱灾!”
“景盛三十六年,衮州地动。”
“景盛三十七年……文昌十七年,云州水患!”
“……”
一次又一次的天灾,一次又一次的官员缺额最大。
杜千川每列举一个案例,百官的眸光就越亮一分。
哪怕是贪官、恶官,此时也都在想一个问题。
如果天灾降临之地可以预判,岂非以后就可以提前预防,让损失降到最低?
这么想着,百官看杜千川的目光带上了羡慕嫉妒。
当真好运道啊。
如果这个发现能被证实的话,青史留名、gāo • guān厚禄,一样都少不了,堪称名利双收!
可惜,杜千川话锋突然一转,将之前列举的例子,又倒过来说了一遍。
只不过这次,没了官员缺额的信息,却多了各地储粮的数目,和人口变化的数目。
“正丰十九年,我大庆有储粮八百八十万石,雷州人口一千九百万。”
“正丰二十年,雷州天火。”
“二十年末,雷州人口剩一千二百万,我大庆储粮……还有六百万石!”
话音刚落,百官齐齐色变!
天灾之前,八百八十万石储粮,天灾之后,还剩六百万石,而雷州人口锐减了七百万……
‘有粮不用,有灾不赈’这八个大字,出现在所有人脑海中,如洪钟大吕,震得他们心神恍惚。
他们本能的想要去怀疑,可随着杜千川还在继续的声音,他们即便不愿,也不得不开始相信。
“……文昌四十一年,并州人口为一千六百万有余,三十行省储粮总计一千四百万石。”
“文昌四十二年,并州旱灾。”
“直至四十二年末,并州人口为八百万不到,三十行省储粮……还有一千二百四十万石!”
杜千川拾阶而上,声音回荡天极殿内外。
“永泰八年,滨州海沸,短短半月,人口锐减七成。”
“而剩下的三成,因朝廷及时赈灾,近乎全数活了下来!”
“以上所有,来自于钦天监天灾实录,吏部任免调动,户部各地收支,皆为有据可查!”
“由此可见,我大庆不是无力赈灾,而是列位先帝,无心赈灾!”
杜千川站在天极殿门口,昂首挺胸,一步跨了进去。
“微臣杜千川,以谋害万民之罪,弹劾文昌、景盛……正丰等列位先帝!”
安静。
整个天极殿内外,陷入了死寂般的安静。
所有人的大脑一片昏沉,耳中尽是嗡鸣。
弹劾先帝???
找死也不至于这样吧?!
就算先帝谋害了万民又如何?
人都死了,弹劾他们作甚?
这杜千川,死了个老婆,人都变傻了吗?
百官正怀疑着人生,杜千川的下一句话,差点儿让他们连站都站不稳。
“微臣恳请陛下……”
“除其尊谥,革出太庙,以安万万冤死亡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