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主席是个女同志,有些南方口音,忘了姓什么了。
她交给了我一个任务,让我去调查一下现在的食堂变化并写出一篇情况反映。
很快我就完成了任务,交上了认真抄写的文稿,当时写东西都是用钢笔在稿纸上一笔一划地写,领导如果要改也是在纸上改动,改动后再交给打字员打印出铅字稿返回来校对,如果没有错误就会打在蜡纸上,最后再油印装订。
当年是没有打印机的。
这篇情商极低的文稿被我精心收藏了起来,见证了比现在的女儿大两岁时的我当初有多么“天真”。
是啊,没有这样写稿的。
关键是我写的初稿这样也就算了,第一次写,可以被理解,至少自己可以理解自己。我郁闷的是为什么没人给把关,就直接印发了。
印发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印出来了,再一个要送到相关部门去看。
好吧,丢人就丢到底吧!
谁能第一次写这东西就能写好呢,总要摔过一些跟头才能学会走路。
这篇文章也是成长路上的前几张饼。
可能是字太小,我把头两段抄录一下,看能不能看出什么问题。
领导重视,群众满意
——萨中厂食堂大变样
“民以食为天”。可见,搞好食堂管理,提高饭菜质量,对于解除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生产,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过去,提起萨中食堂,骂声不断。“这饭是人吃的吗?”“简直是喂猪的!”,客气一点儿的也来一句“伙食太差劲儿了”……诸如此类的词汇在“合理化建议表”上大多是头版头条。倒班工人多数从家里带饭,一到开饭时就到食堂门口卖包子的那个老太太每次都能满载而归。但是,现在这种情况看不到了,如今职工夸得最多的就是食堂。
就抄录到这里吧,再抄就得罪人了。
后边大致的意思就是采访食堂管理员,说之所以变样,是因为面对原来X元的伙食标准谁也没办法,现在新领导来了,调整到了XX元。
所以变样了。
大意就是这样。至于没看出这篇文章问题的朋友,应该和我一样“天真”!
几乎可以说,我的第一节社会课就是在这篇文章中上的,教会了我学会成熟。
从这之后,我对公文类的文章就极不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