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住的房子是整个一排的,并不像现在的别墅是单独四面圈成自己的院子的。我们只能圈三面,所以我们和左右两家中间也是用板障子隔开。
我家的左邻姓高,家里的女主人我叫王姨,对我也很好。
我凭记忆画出来了一张平面图。时间太匆忙,精校时我再画一张准确点的,应该说大致的东西没有差,基本上我当年住的地方就是这样。
图中灰色加上绿色的部分就是我家,浅灰色部分是屋子里。
现在看来,家里常有相机照相除了能留下大量照片外,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觉得出去玩儿带个相机是一件很正常的标配。就如同我看书必须要拿一支笔一样。
这种出去玩儿要带个相机的感觉和操作让我和别人比就多了许多记忆。因为当年不像现在,可以人手一台相机(手机),随时记录下各个场景。
那时候的相机真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先不说一台照相机很贵,光是摄影技术就会难倒一大批人。在手机照相功能强大之前,所有用照相机拍摄都绝对是门技术活儿。那个时候的光圈快门都是需要手动的,而且因为无法即时可见,基本上照成什么样儿只有天知道,特别是合影,有没有人闭眼有没有人表情差有没有人瞬间转头或是不小心被前排的人挡住一部分那都是听天由命的,只能洗出来才知道。
再说胶卷,一卷120的胶卷最多只能照16张照片,如果选的尺寸大一些,只能拍10张,然后就得再换胶卷。只能谨慎更谨慎。
站好了,摆好了姿势,这边喊着,那边才能按下快门。
照完后,还得找地方冲洗扩印。
绝对是一笔大开支。
因此,当年的摄影是小众的。
之所以把这节的标题也写上了环境之少时家有可用的相机,是想说明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不仅是当年的那些照片,还有使用相机的意识。。
这个是最重要的。
让我知道了重要点儿的活动是需要相机留下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