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伦辅政之初,还是给司马衷一点颜面的,即便是做样子,走过场,凡事也都先请示一下这个名义上的皇帝。可是如今羽翼丰满,根本不必在意群臣的口舌,连过场都懒得走,直接自己做主我行我素。然而他对王戎的这个提名虽说不上反对,但也不是十分认同。心里做了一番思想斗争:在本次翦除贾党的初期,施惠并没有明确地站在自己一边,只是到了胜负已分的时候,才开始努力向自己靠拢,所以施惠并不是自己的铁杆心腹。正如王戎所说,豫州乃是大州,在朝中为官的豫州籍仕人不在少数,亦不乏与施惠名位相称者。自己也有两个中意之人选,可是这二人在门阀交织方面其背后势力却不如施惠,这一点不得不考虑。且王戎自先帝开始就掌管本朝人事选拔,非常的有权威,一般情况下,他的提议很少被驳回。既然如此,何不做个顺水人情,顺便拉拢一下人心呢?想到此处,便笑道:“王司徒所言极是,孤也早有此意。就依你之言,委任施惠为豫州大中正。”33
多年的梦寐以求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施惠心花怒放,赶忙拜伏谢恩:“陛下及大王恩宠,臣诚惶诚恐,唯有鞠躬尽瘁,公正品选,以报皇恩。”
司马伦满意地点点头,让施惠起身,然后对王戎道:“施惠如今升任豫州州都,其原本所任的汝阴郡中正之位岂不是出现空缺了吗?”
“正是如此。”
“那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呢?”
“呃......”王戎迟了一下,“对于各郡之中正,历来都是先经州之大中正提名,司徒再做把关决定的。”
“即是如此,”司马伦又转对施惠道,“你现已为豫州大中正,又是汝阴籍贯,肯定对你汝阴籍仕人最了解,对于汝阴中正之位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呢?”
施惠当然有合适的人选。他早已谋划好了,那就是自己的儿子。可是此话要是由自己说出口,实在有失妥当,于是他就用眼角斜睨了一下王戎。
王戎领会其意,奏道:“中正之位不但要公正廉明,而且还要能识人辨人,所以中正大多都是选用有些资历的老臣。可是据臣所知,汝阴籍那几位年长些的老臣都平庸得很,实在不堪重托。相比之下,却有两位青年才俊,可以说是后浪催前浪,天赋奇才,名满洛阳:一位是曾经的尚书郎、后来出使过大宛的舒晏;另一位就是永安长公主之驸马、施候之子、现任秘书丞施得。可是舒晏已经辞官而去,眼下整个汝阴算得上出类拔萃的唯有施得一人,所以臣推荐施得继任其父为汝阴中正。”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