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四合院的生活日常> 第224章 高考开始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4章 高考开始了(2 / 3)

从去岗岗营子插队开始,魏平安就觉得周子墨要跑偏。

现在看来,果不其然。

可是……

周子墨以后会不会真的发展成为铁三角的编外人员呢?

就像大金牙一样?

还是说成为在编的四人组之一?

以后会跟着他们满名山大泽的乱跑?

这时,魏平安还不知道未来的那个大金牙,早就去他鼓楼西大街的四合院里转过一圈了。

而且对于垂花门内的场景垂涎不已。

没有一探究竟,深表挂念和遗憾。

“谢谢姐夫。”

“跟我还客气什么。你要学考古专业,那最近最权威的肯定是燕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这方面我帮不到你什么,但是这段时间开会,我会打听一下,希望能给你一定的咨讯帮助吧。”

这也是魏平安对周子墨唯一的帮助。

也可能是国内第一单高考咨讯业务。

虽然都是自家人,没有什么经济纠葛。

但没有资本的介入,是真真切切为了考生的未来考虑,而不用担心被一些外界力量所左右。

这个年代,在很多方面都是相对单纯的。

真的能做到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

这次会议,魏平安知道会很长。

他最初就被打了预防针。

可以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想法,也表示会有不同的声音。

也正是因为有太多不同的声音,所以会议周期可能不会很短。

魏总的行事作风大家几乎都摸不着头绪。

指不定人家早有安排,别因为开会耽误了他更重要的规划。

谁知道他哪天又有一项牛掰到不像样子的研究出炉呢?

万一因为教育口的一次开会而耽搁了,可就真心不值了。

而魏平安的回复也让很多人感动不已。

教育是一国之本。

完善的晋升体系和提拔措施,有助于我们能挖掘真正有本事的人才。

发现人才,并培养人才到各个需要的岗位上,才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

如果不是时机不对,魏平安甚至趁机想要更改一些屁股决定脑袋的奇葩制度。

譬如,学习好的人才能换专业,学习差的人无法换专业这种事,就有够奇葩的。

学习好了的人,为什么还要换专业?

既然学有所成,是一群人里的佼佼者,那就在本专业继续发光发热就可以了啊。

反而是那些通过自己努力考上了大学,却在某个领域无法适应,或者不能崭露头角的,才需要更换专业。

因为通过学习和考试,证明了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实力是具备人才储备标准的。

而进入大学之后寂寂无名,专业与其天赋不搭配这种概率也是挺大的。

就像是让体力好的去做计算题,让没有体力的下地干活。

让厨艺好的去买菜,让不懂做菜的去掌勺……

这都是一个道理。

你一个特级厨师,竟然不会砍价,买不到便宜的新鲜菜,就要一直从事买菜工作,永远也没有掌勺的机会。

这不扯淡嘛。

可这次讨论会,显然还顾及不到那个地方。

只是初涉恢复高考的问题而已。

但这种奇葩制度,魏平安也着重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等着以后总有需要的那一天。

再寻求改变。

让这个社会变得比曾经更好,这是魏平安的一种自我价值体现的追求方式。

总不能白来一回吧。

把自己看不顺眼的都PASS掉,改变的更加合理,顺眼。

这也是穿越者应有之意。

44天的会议最后一天,领导拍板了最新意见。

高考得以恢复。

无论是应届还是往届,哪怕是自学成才的人。

都有了参加高考的机会。

一次寒门子弟鱼跃龙门的时机来临了。

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再是领导批示,而是能力和知识选拔。

不拼爹,不拼钱,只拼能力水平。

这样的意见一旦公布,引起的轰动和掌声,经久不息。

魏平安低调离开会场,深藏功与名。

他的目的也在会议的讨论中,在他的发言和借助别人之口发言的情况下,全部得到了认可。

魏平安已经相当满意了。

9月份颁布的当年延迟高考的事情后,很多备考的,没有备考的,有着渴望和希望的人们,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