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家的态度,有几分冷眼旁观的感觉,谁打赢了,就向谁臣服。将来不失富贵。历史上,开国的国公们,也就沐家最安稳渡过了靖难,虽为徐家也传承下来了,但是徐家嫡脉一场大fēng • bō,实在难以说毫发无损。
所以,白先生可以好不客气的点出来。
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曹国公李家,武定侯郭家等十几年,不怎么掌权。几乎是逍遥派,虽然不敢冷眼旁观,但未必没有通过北京的拉拢在南京提高身价的意图。
毕竟,一样东西有人抬价,才会值钱。
有一些人,仅仅是来赚钱的。在即便的立场上,可没有一点动摇。比如皇太后吕家。吕家来北京赚钱,皇太后知道不知道,都是一回事。更不可能有动摇。
具体到每一家,甚至每一家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有不同。
所以大家尴尬的互相看看,不敢再说什么。更不敢背着主家做出什么表态了。
于是这一场小会,就这样结束了。不过,有一点却需要注意,虽然没有说,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买了十万元的国债。
毕竟,而今北京打了大胜仗。
没有窥视到北京如此用心也就罢了。既然想到了,就担心,北京对他们翻脸。毕竟处置他们用通逆的名义,完全没有问题,北京称南京为南逆,南京称北京为北贼。
处置他们根本不用多说。但是
他们都想在北京继续做生意。毕竟。北京而今市场向好,何夕想尽一切办法打通各方市场,又对河北农村进行改造。再加上打仗的消耗。
这一笔大生意足够将北京的经济给捧起来。
别的他们不知道,但是在北京做生意,是真赚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