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物资……我想想看,买油,买米,买棉被,买书包。慰问金……每个学生一千块钱。”杜清和做慈善意思很明确,只捐助教育。为什么只捐助教育呢?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斗米恩,石米仇”,还有一句叫做“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这两句话早就告诉世人,想做善人,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在人性里,能轻而易举获得的东西,他们就不会去努力奋斗了。因为救急帮困对方会感谢你的雪中送炭,而救穷帮懒只会让人更加依赖你,而不去解决问题的根本。
而捐助教育,是帮助一个家庭的未来。
只要有一个后代读书有成的,不管未来做什么吧,都能脱离贫困了。
世界这么大,中国还有其他慈善机构,虽然不作为的多,但是杜清和觉得他要秉持自己的理念,只捐助教育。
第二一大早,杜清和来到了慈善基金会的办公室门前。
这个办公室也没怎么装修,就挂了一块牌子在外面,里面的办公环境……嗯,跟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没差别。不过也没关系了,杜清和又不是靠装点门面做事的。慈善基金会门前,停着两辆的士头,还有一辆是李维的车子,是一辆凯迪拉克。潘州人把皮卡叫做的士头,两辆皮卡的装货箱里,载着棉被、花生油和一袋袋大米。
“准备好了吗?”
杜清和一来就问。
李维点零头:“准备好了。”
“那全部人员,走吧?”杜清和看了看后面,李维招了一个文员,一个会计,还有一个出纳。加起来,刚好是五个人。再加上送货的两个司机,座位是绰绰有余的。认识了一下,这文员叫李玫,会计叫韩丹丹,出纳是个男的,叫钟向文。看这个团队磨合得还算不错,有有笑的。
“老板,再等等。”
李维叫住了杜清和。
“怎么了?”
杜清和是迫不及待了,他知道的,很多贫困家庭几乎是等着米下锅的。再了,杜清和也没有让别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