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点点头,变得满脸愁容,哀叹道::“唉,如今这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朝廷不是要建什么北洋新军嘛!前几天俺们刚接到衙门通知,说是今后要多收两样捐税。一个叫爱国税,另一个叫助饷银。”
“这助饷银俺还能听得懂。可爱国税俺就不懂了。爱国...难道还要交税?以后这国呀,爱谁谁!反正俺是爱不起了。”老板娘一脸愁怨的发牢骚道。
韩宣武取出二十八文钱交给老板娘,心里忍不住感叹:“朝廷的林子大了,里面什么鸟都有!爱国税?哪个二百五给起的名头。就是叫爱国捐,也比叫这玩意强上百倍呀。”
此时,韩宣武却不知道,他刚才一语中的。
爱国税原本就叫爱国捐,这项捐税是按人头来算的。也就是说凡是大斋百姓都要交爱国捐,连衙门的小吏衙差也不例外。
于是,衙门里有缺德鬼暗地里使坏,故意把爱国捐叫成爱国税。
别看只是一字之差,可它却能动摇大斋皇朝的根基。
年轻老板娘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代表了普天下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
百年之后,后人再看这段历史,会惊讶的发现大斋灭亡之始,始于爱国捐!
韩宣武吃完饭,也没去四处溜达,直接回到义庄里看看。
到了义庄,他发现义庄里的氛围比昨天活泛了许多,人们也都有了笑脸。
只不过义庄里酒气太重,熏了他一脸。
韩宣武见义庄没什么大事,跟守夜人们说了一会儿话后,转身溜了出去。
这时候,韩宣武并没有想到昨夜他在状元及第坊里闹出的动静可不算小。
树欲静而风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