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有些想法,特意想来听听秦相的意见。”
“你说说看。”
“皇上此次颁布财产申报令,我想有两层意思,一是前线战事一触即发,皇上这是在为搜集粮草做准备……”
“嗯,行父说的是,自从挞懒死后,宋金之间估计是必有一战了,你也知道国库空虚,皇上赶在这个时候颁布财产申报令,自然是有为战事打算的因素在里面。”
“秦相英明,其二,皇上也想借此举,肃清朝廷的贪污腐化风气,推行廉洁奉公的文明新风,不知秦相觉得我说的可有道理?”
“行父啊,你说的都在点子上,而且我就暂且透个风给你吧,财产申报令不是走过场,以后会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勾龙如渊听了秦桧的话,心中一凛。
以往朝廷的监督防腐,并非常态,最多是御史搜集证据弹劾某个官员后,朝廷才会对该官员进行调查。
而现在听秦桧的意思,朝廷似乎要常设一个机构,专门针对官员的贪污腐化问题进行全面的监察。
这在后世可以叫做廉政公署,宋朝还没有专门的常设机构。
从秦桧家里出来,勾龙如渊马上去了御史台,主动的交代了自己的所有大宗财产状况,写了满满一页纸。
勾龙如渊很清楚,赵构这次是动了真格,而且像他这样的依附秦桧的官员,赵构肯定会着手细查,与其到时候人赃并获,不如主动坦白。
勾龙如渊不是最聪明的人,在他之前,已经有官员陆陆续续的来到御史台申报财产,办事官员笑着对勾龙如渊说:“勾龙大人,你是目前为止来申报财产最高级别的朝廷大员。”
那些比勾龙如渊级别低的“小”官,当中确实有聪明人,比如奉直大夫武官清,他不过是正六品,刚刚好在红线内。
武官清第一时间就遵从财产申报令到了御史台,林林总总交代了自己的所有财产。
本来他就没多少财产,还没有差遣,也就捞不到什么收入,但是他出自名门,继承了些遗产,他担心如果不主动申报,到时朝廷胡乱把遗产定做了非法收入。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非法收入事小,丢了头顶的乌纱帽就不值当了,武官清家里世代从商,就出了他这么一个光耀门楣的官员,不能给祖宗丢脸啊。
但是还有不少人在观望,离赵构规定的时限越来越近。
这次赵构上门,除了看看李寺有什么好事,也想问问这马上就到限期申报财产的最后时刻,李寺对那些拒不申报的官员有何见解。
“秦桧吃一堑长一智,不会这么快来找我麻烦的。”
李寺有信心,秦桧会老实很长一段日子。
“财产申报令总体来说还是很成功的,不过离我想要的结果还差得远啊。”
赵构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虽然大部分官员都陆陆续续申报了财产,但是里面的大鱼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