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南宋:开局赢秦桧百两金> 第一五三章 我要造大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五三章 我要造大炮(1 / 4)

朝廷上下腐败官员失职,不仅无法实现提高兵器质量的目标,反而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史载“督军器率用御笔处分,工造不已而校数常阙,缮修无虚岁而每称弊坏,大抵中外相应,一以虚文,上下相蒙,而驯致靖康之祸矣”。

这一时期军事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成为文官官僚体系斗争的工具。熙宁年间,宋廷出于对军事技术的重视,设置军器监,大规模制造兵器,鼓励兵器改良。

哲宗即位后,守旧派当政,新法被废除殆尽,哲宗亲政后,又重新启用变法派,推行神宗时期的新法。

但是这一时期新旧党争成为主要政事,政策实施最忌来回反复,此时国家政策在二十多年间改变了三次,政策精神根本无法有效贯彻。

赵构即位后,保守派在朝廷内占了优势,他们对王安石变法运动进行攻击。南宋政权建立之初,又面临着与金国的战争压力,朝廷精简机构,建炎三年省并寺监,军器监并入工部,渐渐成为闲置机构。

但是尽管军器监的命运多舛,宋朝的军工业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比如宋初的三司“胄案”,掌“给造军器之名物及军器作坊、弓弩院诸务、诸季料藉”,至开宝九年(976年),已建立了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到地方各州的兵器制造系统。

这个系统在开封设有南、北作坊和弓弩造箭院,在各州设有制造兵器的作院。南、北作坊掌造兵器,由京朝官、诸司使、诸司副使、内侍卫监官,下设木作、杖鼓作等51作。

弓弩院掌造弓弩、甲胄、剑、镫,由诸司使、诸司副使及内侍二人兼领。这些作院的规模很大,工匠甚多,如开封的弓弩院有兵匠1042人,弓弩造箭院有工匠1071人。这些工匠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厢军和原来工艺水平相当高的土卒,被称为军匠、兵匠或作院军,终身为兵器制造服务,如果兵匠的数量不足,便招收民匠加以补充。

厢军充任匠役的范围很广,除制造兵器的作院军外,还有修筑城池的壮城军,建造战船的船坊军,修筑路桥的桥道军,担任运输的装发军,治理黄河的河清军等。他们的待遇由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与社会上雇佣工匠的工值不相上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