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当初在听说了自己要出国留洋,老一辈中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这个周掌柜。
其中虽然有着看不惯西方学术思想这一旧有思想的因素,但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信和他的姐姐李蓉实际上都是他的弟子!
说起来,当年李蓉出事之后,整个李家除了李信之外,受打击最大的就属周掌柜了,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把全部的精力和希望都转移到了李信的身上,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李信却因为替姐姐报仇而闯出了那样的祸事出来。
由于那次事件的真实情况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故而直到李信登上开往德意志的邮轮那天,周掌柜也没有想明白他为什么一定要走,一气之下甚至连给李信送行都没有去。
不过人都说父子没有隔夜的仇,师徒之间也是如此,一晃三年过去,什么样的气也都能消了。
可消气归消气,要是李信没有主动过来对他行礼,那周掌柜也绝对会直接把他当成空气的。
这就是为什么他没有跟之前的于掌柜那样跟李信见礼,而是直接视而不见的原因了,同时也是他作为一个先生的坚持。
“弟子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周掌柜听了忍不住哼了一声,“说得倒是冠冕堂皇,那我问你,刚刚你的这一番说辞,语出何处啊?”
“此乃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在动身前往英、法两国考察之际,临行前说的话。”
周掌柜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好!好啊!”
周掌柜一连说了三个好,同时也就意味着这几年始终憋在他心里的那个心结终于解开了。
可就连李信也没有想到,不等刚刚那番话的余音散尽,周掌柜便猛地把手里的那根手杖猛地往地上一戳,几乎是用教训的口吻对李信说道:“既然你好端端地坐在这,为什么还要让一个‘外人’来主持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