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两人求着媒人去说服张、黄两家父母,才得以把婚事办成。
两人婚后生了个女儿取名张春莲,尽管张德祥之前已经有了一儿一女,但是对这个女儿依然视为掌上明珠。
而且自己是个老师,因此倾注了更多心血,谈不上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但是春莲举手投足间都带着点文化人的气息。
黄桂花目不识丁,因此对教育儿女的事情她从不参与,包括继子继女。
好在继子继女也已相继成家,不在一起过日子,倒也省了很多勺子碰锅碗的琐碎事。
夫妇俩省吃俭用,拉扯着春莲慢慢长大,还供她读了中专。
在乡下,女孩子很少能读书的,在春莲这个年纪,别人家的女孩子早就成家生子,早早的过着为人妇的日子。
黄桂花也想过早点给春莲物色个婆家,但是春莲毕竟也读过书,不甘心就此回家结婚务农,从此过着和父辈一样的生活。抗议过几次后,黄桂花就不再勉强,毕竟也是只有这么一个亲生女儿,能多留些日子在身边也是好的。
......
忙活了一天,张德祥装完最后一板车的花生,对黄桂花说:“娃儿妈,走嘛,春莲该回到家了。“
黄桂花“哎“的一声答应着,收拾了地里的工具杂物,搬到了车上,跨腿一坐,等着张德祥对着拉车的老牛发号施令。
张德祥坐在板车的前头,拍了拍老牛的屁股,老牛就哼哧哼哧的向前走了。
夕阳西下,天边烧得通红的火烧云把两人的影子越拉越长。
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昏黄的灯光逐渐亮起来。
张春莲在灶台前忙碌着。自从她的个头高过了灶台,父母就让她学着做饭。
,农村生活物质匮乏,每个屋里头的主妇都想法设法的从土里头刨出食物来。
好在生活慢慢好起来了,玉米粥、土豆焖饭、杂粮饼等等这些农家饭,张春莲做得得心应手。
张春莲今天做玉米粥配咸木瓜丁。木瓜丁是母亲春天的时候腌制的,春莲盛出来放点猪油翻炒,香气四溢更好下饭。
灶上的铁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玉米粥。石磨碾压出来的玉米粉,和大米一起熬制出来的米粥,口感绵滑,并且有浓郁的玉米香气。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掺着杂粮煮粥可以省下很多大米,还可以填饱肚子。
门外传来了嘎吱嘎吱板车的声音,是父母回来了。
春莲赶紧擦了擦手,接过母亲手里的工具,帮父母卸车。今天装了好几车花生,用灰砂砖建起来的简易库房,花生堆满了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