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帝与楚国公商量了一番该如何支援西北边境战事以后,户部尚书就来了。
之前的户部尚书林忠由于派人刺杀楚云曦,害的楚云曦坠入悬崖,后来被钟林设法揭露在人前,然后被宣武帝查出他的其他罪证,最后被抄家杀头。
现任的户部尚书名字是一个叫余泰然的人,看起来有三十多岁的样子。
余泰然进入御书房以后,先是跪下来叩拜宣武帝,被宣武帝叫起以后,他才站起身来对着楚国公打招呼。
楚国公因为楚云曦的事情,已经辞去了大将军之职,只保留国公这个爵位的头衔,每天也不用向以前一般上朝打卡,所以他对于这个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有些不了解,但是此刻别人都主动和他打招呼了,他自然也就回了一个礼。
宣武帝抬头看着楚国公与余泰然,说道:“两位爱卿先坐下吧!”
“是,陛下。”楚国公与余泰然两人拱手回话,然后一左一右的找了椅子坐下。
“国公,你把事情原委说与余爱卿知晓吧!”宣武帝说道。
“是。”楚国公先是对宣武帝回复了一声,然后才转头对着余泰然说道:“事情是这样的,我儿楚烈因为一点私事前往西北祭拜他的岳父岳母,没想到碰巧遇到了蛮族教唆其他部落的人一起进攻金潼关,现如今金潼关的粮草快要供应不上了,他写了信回来求救,所以此次召你进宫是想要与你一起商量尽快往西北运送物质之事。”
余泰然听完楚国公的话,顿时明白这件事的紧要性,他当即站起身来对着宣武帝说道:“陛下,微臣立刻去让人准备物质粮草,不日就可以出发,只是这些粮草不知道该由谁运送?”
在这等国家大事上,余泰然明白自己不能用户部没钱这样的借口来搪塞面前这二人,他的脑子还算是清醒的,所以他立马站起身来向皇帝承诺自己会立刻准备物质。
毕竟不清醒不行啊,他的上一任就是因为脑子不清醒,被抄家杀头的,他可不想自己屁/股下的尚书位置还没坐热乎,上面的脑袋却搬了家。
宣武帝想了一下,还真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来送这趟粮草。
于是他对着楚国公问道:“你有没有什么人选可以推荐的?”
楚国公想了想,对着宣武帝说道:“陛下,老夫倒是有一个人选,是一个叫千寒的人,但是此人只是一介商人,并不曾入朝为官。”
要说楚国公为什么想要推荐千寒呢,当然是因为他现在并不能确信他以前的那些手下将领到底有没有出现问题,毕竟现在就连霍原这个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人都疑似出现了问题,此刻运送粮草事关他儿子楚烈的性命,他务必要找一个靠谱信得过的人来运送才行。
而千寒就此三番的对他们一家人相救,对他们一家并没有敌意,并且又没有在朝中任职,与躲在暗处的敌人相勾结的机率要小得多,所以在其他将领敌我不明的情况之下,他偏向了千寒。
当然内心也不是没有赌一把的这种想法,但是他觉得与其去赌别人,还不如去赌千寒,至少在千寒身上,他能够看到胜率。
宣武帝的本意是希望楚国公推荐一个军队里的将军,毕竟楚国公对军队里的那些官员的能力情况比他要清楚的多,但是此刻听了楚国公的话,却不想楚国公会推荐一个无名之人,还是一介普通的商人。
这就让宣武帝感到非常好奇了,于是他问道:“不知道国公从哪里认识的这个人,居然能够让您推荐他来做这件事,国公就不怕他误事吗,这样一来可是会耽误大事的啊!”
楚国公何尝不明白皇帝的担忧,但是他心底有一种直觉告诉他,这次送粮草的人一定要选千寒一起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楚国公站起身来,郑重的对宣武帝说道:“陛下,此次押送粮草,还请您务必让这个叫千寒的人一起前去,就算他不是作为主要的押送人员也可。”
面对楚国公灼灼的目光,宣武帝说不出拒绝的话语,于是他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国公再三恳求让那个叫千寒的一起押送粮草,那就让他一起去吧,也让朕好好的看一看这个叫千寒的一介商人有什么样的本事,能够让您如此在意。”
“谢皇上恩典。”楚国公跪在地上叩谢皇恩。
......
楚国公出宫的时候,手里拿着一道圣旨,他坐着马车来到千家,敲响了大门。
千寒拿着手里的圣旨,一脸懵逼地望着楚国公,问道;“这是什么情况?”
“皇上向我询问推荐谁去西北押送粮草,我向他推荐了你,这是圣旨。”楚国公简单的解释了一下。
“我知道这是圣旨,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皇上会愿意让我去押送粮草?还有你为什么会向皇上推荐我?”千寒用手指指着自己,不解的问道。
“不是让你去押送粮草,只是让你随行而已,负责押送粮草的事情有其他人负责,至于我为什么要推荐你,那是因为我的直觉告诉我,只有你才能保证这批粮草顺利到达西北。”
千寒无语:“......”我去,这是什么理由?
不管千寒内心有多少个疑惑,他一起随着粮草押送去西北的事情就此定下了,为了感谢他来京城送信,以及即将去往西北,楚国公特意在天一楼订了一大桌酒菜为千寒致谢以及践行。
对此,千寒还是接受了,毕竟他也觉得一定要让这批粮草顺利到达西北,解救楚烈的困境,让大启与蛮族的战争尽快平息才好,他现在穿越到了大启,相当于大启就是他的国家,只有国家安稳了,他和夫郎的小家才可以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