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了这么一遭之后,万勇心惊胆颤的回到家中,他坐在椅子上,双手托着自己的脖子,感觉到它还存在着,才渐渐的像是活过来一样。
葛氏等人发现万勇整个人都有些不对劲,想要问他怎么了,但是万勇哪里会跟他们说。
就这样,一直到元宵节过后,万勇重新回到吏部上任。
他发现整个吏部少了好多熟悉的面孔,心里明白那些人都是栽到钟太傅这条船上了。
如此一来,万勇更是不敢摸鱼了,他每天都战战兢兢的认真工作。
而楚国公这边他从崖底下带回了楚云曦之后,向楚云曦打听了一下,他们是如何被钟太傅的人知道他们还活着的,并且知道他们还藏身在李家村的。
楚云曦自己也是一脸懵,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倒是钟林对万勇有所猜测,毕竟李家村与京城相距甚远,两者之前联系不多,排除了千寒他们以后,就只剩下万勇这个人了,万勇考上榜眼以后托人往家里送了一封信,葛氏得知儿子当了官以后,在村里大摆筵席,传的是人尽皆知。
就连留漳县的县令也来到李家村向万家人道喜了。
所以钟林猜测是万勇把他们夫夫二人的消息泄露出去的,楚国公听到钟林说起万勇,他忽然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是有一个叫万勇的人上门来过,想要告知他楚云曦的消息,但是被他给赶了出去。
如此一想,倒是真的很有可能是这个叫万勇的把消息泄露给了钟太傅。
于是,楚国公立马招来手下让他去调查万勇的事情。
皇宫
宣武帝得知楚云曦被找到了,并且他已经和钟林成了亲,还有了一个孩子,心里有些不大是滋味,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就这样了。
楚烈站在下方,对着宣武帝说道:“陛下,如今内忧外患已除,希望陛下能够准许臣去西北把夫郎给接回来。”
“西北?对了,那个叫千寒还在西北对吧?”宣武帝问道。
“是的,没错。”楚烈说道。
“既然如此,那朕就破格封他为金潼关的知府,你让他好好干,尽快把西北恢复成以往的样子。”宣武帝从于承那里听多了关于千寒的事,早就对千寒感兴趣了,他觉得此人不光有能耐,还懂得分寸,所以他打算把金潼关交给千寒管理,想要真正看一下千寒的能耐。
听了宣武帝的话,楚烈有些震惊,但很快他就应承下来。
“陛下,那西北的军队呢,如今霍原已经被拿下了,目前暂时就是底下的将领们管理着,还请陛下尽快任命一位大将军稳定军心,免得出什么变故。”楚烈建议道。
宣武帝想了想,说道:“如今这朝中,除了楚卿,朕不知道该相信何人,所以楚卿,这大将军之位朕就交给你了,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谢陛下,臣必定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楚烈跪下谢恩。
“很好,你不日便出发吧!”宣武帝说道。
楚烈拿着宣武帝的两道圣旨,就这样出宫了,他向楚父楚母讲了一下自己即将要去西北的事情,再和楚云曦告别了一番,就收拾行李,第二天就出发前往西北了。
而在西北的千寒,他每天都忙的不行,他除了要处金潼关的一些琐事以外,他还要处理千卫唐给他传来的那些账本。
没错,自从他来了西北,并且确定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回不了留漳县以后,他就给千卫唐写了信,让他把手下的账册都送到西北来。
当然了,千寒也给万雨和儿子写了信的,信里向他们报了平安以及自己对他们的想念。
他几乎是每隔几天就要向留漳县的方向写一封信传回去。
千凡自从上了学堂以后,也认识了许多字,所以千寒写给他的信,他也够看的懂,他还每次都在万雨写给千寒的回信里面夹杂自己写的信,每次千寒看到这些都想一走了之,他不想再呆在金潼关了。
两个月后,千寒终于等到了楚烈,他以为自己终于卸下肩上的担子,把这些事情都交给楚烈来处理了,结果楚烈从怀里掏出一道圣旨,里面是宣武帝封他为金潼关知府的旨意。
千寒顿时就坐不住了,他跳起身来,把楚烈手里的圣旨扔在楚烈的脸上。
楚烈扒开脸上的圣旨,无辜的望着千寒,说道:“这个可不关我的事,都是于承那个家伙,在陛下面前说了你不少的事情,导致陛下觉得你是一个人才,所以才有了这道圣旨。”
“我知道你不想当官,可是如今圣旨已下,别无更改,你就往好的方面想想啊,毕竟现在你是知府了,在西北这块地界上,你就是老大,谁也越不过你去对不对?再说了,我也留在了西北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楚烈劝说道。
“我去你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倒是夫郎儿子热炕头,当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我呢,你还敢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千寒气愤道。
“那这样,我先帮你打理金潼关,你回留漳县把你夫郎儿子接过来怎么样?”楚烈商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