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年代,苏家仲还叫苏家冢,相传村里埋了个将军冢。苏家冢千百年来无旱无涝,风调雨顺,以至于村里的人民都信奉着冢的神灵,每年全村都要去祭神。
苏家冢村中全都是苏姓人氏,且外面的姑娘嫁进来是要随夫姓的。
那一年,民国十年,村里迎来了村里人眼中的不速之客。郑老头抱着还不会跑的小孙子郑韬进了村,说是因为家乡闹饥荒,逃难来的。
自然而然地,村里人大部分都不同意,这么些年来,无一外姓人迁居于此,怎么能因为这俩个素不相识的人坏了全村的风水。
过村的算命瞎子摸了一遍小郑韬的面相,朝着村口的大槐树算了一卦,卦象却显出不祥征兆,苏家冢属木,这孩子属火,以后怕是能要一把火点了苏家冢。
郑老头用随身的盘缠买了礼,这家一只鹅,那家两只鸡,挨家挨户地讲人情,对于这村里最有话语权的几个大户,郑老头直接硬塞大洋。对于一个老人家苦口婆心地哀求,最终爷俩终于落户在村子里一处偏僻的地方。
郑老头为人热情,知足常乐,最重要的是郑老头原来是干郎中的,村里人有个啥病的,去找他扎两针,立马见效。所以这十几年,村里的闲话不那么多了,大家见着郑老头都愿意主动打个招呼。
慢慢地,郑韬长成一个大小伙子,谈不上长得玉树凌风,剑眉星目,但也让人看着舒坦。但是随着长大,郑韬开始认识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甚至有的人家爹娘当着郑韬的面让自己家孩子远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