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合香在生病之前是听到了村里有些人说起了浸猪笼的传言。在以前,村里的那些不守妇道以及未婚先孕的都是要被关进猪笼里,再把猪笼上绑上石头,一起沉到河里去。
“合香怎么样了,”决明向郑韬问道。
“应该没什么问题了,除了有点气血虚,咋了,还记挂着人家呢?”
“没有,这也不是我先放弃的不是吗,这么一想可能她当时说得对,我们都太冲动了。”
“我听大龙说,合香父母一心就是为了他们那个小儿子,嫁闺女跟卖闺女一样,跟大龙哥他娘谈够了价钱,你就不一样了,门不当户不对,你娘咋可能接受合香。”
决明一边起身一边说道:“也好,现在这些事不也越变越好吗,起码没往坏处发展啊,郑神医。”
郑韬嫌弃的笑了一下,随后决明又拿起了一个包袱交给郑韬。
“这是我给大龙的彩礼,我也不方便去了,你帮我给他吧。”
“好,那我就帮你转交给他,”郑韬接过包袱,包袱很沉,但是在郑韬心里,这个结局对于每个人都好。
过了几天,便到了大龙接新媳妇的日子,大龙按照之前说的,雇了一辆马车,到了接亲的这天,大龙怕合香太委屈,又多雇了一个吹号子的。
在苏家冢有一个习俗,不管谁家娶媳妇,一定要让轿子从大堤上走过。人在大堤上走过,头顶上便是最近的天,脚下便是最硬的土。
夕阳西下,今儿这天格外得红晕,又宽又长的大堤上,这时辰没有其他人,只有大闺女坐在轿子里,小伙子赶着马车,后面紧跟着吹唢呐的戏子。
就这么一个唢呐声,硬是响亮地回响在天空中、大堤上,大龙脸上流着汗珠直直地望着前方,而号子手则是仰着头望着红晕的看不见边际的天河。
郑韬和爷爷在院里一直准备迎着大龙回来,等了很久很久,郑韬盯着墙上的喜字,不断回想着两年前、五年前、十年前他们还是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光,郑韬小时候爱吃鸡蛋,那时大龙家的鸡只要一下了蛋,大龙就偷偷地从鸡窝里掏出来,拿火烤了给郑韬送过去。
等了很久很久,天慢慢地黑了下来,郑韬顶不住困意,便到屋里小憩,不知不过就睡了过去。
等到郑韬醒来,才发觉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他赶紧从炕上爬起来,他向四周和院里望了望,没看到一个人。
“大龙!爷爷!”
郑韬向周围喊了好几嗓子,却一声应答都没有,心想,难道新媳妇进门第一天就下地干活了?除了这,也想不到他们能去哪,便出了门向大堤上走去。
在路上,郑韬发现随着往堤上走,周围的人越来越多,好像是出来看热闹的一样。
不对,这种感觉好像在哪里有过,郑韬皱起了眉头,脚步也随着心跳开始加快起来,心跳越来越快,脚步越来越快,他禁不住奔跑起来,穿过一个又一个人。
渐渐的,他隐约听到些许哀嚎声,他又赶紧放慢了脚步,小心翼翼地挤过紧密的人群。
“挤什么挤,看死人的还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