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原理,其实就和现代汽车上的“减震弹簧钢板”设计类似。
还有后来又发现的“当兔”,这个东西连接着车身下的两个“伏兔”。
其实就是把伏兔承受的重力与震动,分担一部分在“当兔”上。
清瑶再此基础上,研究出来了类似的减震装置,花国貌似没有清瑶那个五千年的文明先进,这些东西一直都没人去研究和发明。
清瑶大大方方的捡了便宜,可惜,现在她还不曾发现皮革,要是有皮革,就可以车轮包皮革。
这与橡胶轮胎的原理是一样的,通过增加柔软度来增强缓冲。
不过她也用了毛皮,布帛来包裹住车轱辘,而且她这个车的车轱辘比较大,这样从缓解颠簸到吸收颠簸,就让车从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平稳。
她也在车内装上软靠,如果直接坐在车板上,路途遥远的话,屁股就颠破了。
所以在车内铺上较厚的褥子,再放个厚点儿的软垫,好像弹簧床一样,正常走的话很舒服。
但是这个马车是自家的,所以改装改装还可以,毕竟以后常用嘛,其他的人可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板车颠的大家屁股疼,刚走出赵家镇,大家的屁股就先吃不住了。
赵家村的人还好,他们是习惯了走路跟做活的人,坐不惯马车就下去走路,大不了走累了再上车嘛。
只有几个读书人并家奴受不大了,大家都羡慕地把目光投向清瑶的马车。
那辆马车最大,也最稳,人家的主子还在里边据说跟堂叔父吃着糕点喝着小酒,别提个中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