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国在镐京城的西南,再往西就是羌部落的地盘。
近百年来,褒国一直受到羌部落的骚扰。在持续不断的战事之中,军队变得越来越强大。
从地理位置上看,褒国是镐京城的西南屏障。
羌部落攻击镐京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褒城,从褒城到镐京,还有七座城。一是经犬丘过汧邑,其间有城十二座。
无论走哪条路,羌部落的军队都很难突破重重防线,进至镐京城下。
故而,虽然褒国并非大诸侯国,而嬴氏部落甚至连个诸侯国都不是,周王室的几代君王却都对褒国和嬴氏部落坐拥数万军队持默许态度。
只是,为了防止褒国和嬴氏部落生起内乱,大周王朝在默许其拥有超过律法规定军队数量的同时,又一直保持着打压的态势,以免他们坐地变强,对镐京形成威胁。
数百年以来,褒国和嬴氏部落其实一直是在大周王室与西部诸部落的夹缝之中寻求生存。
任何一代王都不敢对周王室生出异心,以免召来灭国灭族之惹。
全部精力,都是用来对付羌和西戎。
褒国享国时间非常悠久。
上千年前,有褒氏作为大禹的儿子,辅佐大禹治水有大功,被分封为诸侯,立国称王。
夏、商、周三朝皆为诸侯,已绵延上千年。这在大周王朝七十一个诸侯国之中,差不多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另外一个与众不同之处,便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遗风在褒国一直被传承着,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妇女执掌国事。
所以褒珦虽然是褒国的君主,但一切国事,却都惟太后褒姁之命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