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王允脸色已经有些燥红了,绕是他两千多年后的脸皮遇见这情况也有点脸红。
至于刘启所说的那个消息的收集,让王允不自觉的又想起自己以前经常做的事。
“收藏从未停止,观看永不起步。”
脑子里已经假设好了一万种自己学习的场景,花一个晚上去找到了不少关于自己想去进修的课程。不过待到间歇性的踌躇满志过去后又是继续混吃等死。
看见王允有些许脸红,刘启也明白了。这家伙是真的只会去收集而不去观看分析的了。
“你呀你,算了我给你说说吧。不过以后你还是多花点时间在这上面吧,别一天天就是研究那些乱七八糟的。我怕你以后在这朝堂上扳手腕扳不过那些老狐狸。”
“我的父亲,也就是文帝。他给我留下来了大笔的财富,和一个看起来稳定的大汉!
但是!只是看起来稳定。哪怕我平定了七国之乱,现在的大汉仍旧是内忧外患!”
外患,就给你说说北方的吧:
“这些年来匈奴没年都对大汉边境例行骚扰,每一次来后都弄得那里的百姓苦不堪言。
甚至边境百姓对大汉怨声载道,可是我能做的只有和亲,将自己的女儿嫁去遥远的番邦以求国家的安宁。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当然这只是外在的危机之一,百越之地也是一个大患。”
当然,最让我不省心的还是内忧。
“内部潜在的危机更是无时不刻的不在酝量,天子没有尊严,豪强地主还有富商生活奢侈淫逸。
有些人奴婢的穿戴甚至超过了朕和皇后,但是很多的农民却连温饱都很难做到,你说这样的国家如何长治久安。”
想了想刘启又补充了一句,“虽然你的成就一定程度上富裕了农民们些许生活,不过仍旧是杯水车薪。”
“豪强地主还有富商,哼!”说着说着刘启重重的锤了一下桌子。
这可吧王允吓坏了,这天底下还有比王允更大的豪强地主和富商吗?更何况王允一个人就把这三个身份给占全了。
看着刘启冷冷的眼神王允咽了咽口水,开口到:“咳咳,那个姑父你知道我王家向来节俭,并且我赚的那些钱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来造福百姓的。那些豪强富商的成功可能有我亿点点的帮助,一点点。
并且在我的心中姑父永远是我最尊敬的人。”
“哼,我没怪你,只是看见你们这些豪强我就来气。
我知道虽然你让那些富商更富了,不过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农民的压力。其实也算得上一件好事。”
听见刘启的话王允心中松了一口气。
“现在的大汉只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却是烂到了骨子里。
看起来做皇上风光无限,可是你能体会到那种要权力没权力,要钱没钱,要兵没兵的感觉吗?”
“呃,,,”听见刘启这话王允懵了。
“国家仓库里的钱不是串钱的绳子都烂了吗?”
刘启:“Σ()”
王允:“???”
“你从哪儿听来的鬼话,我要是有那么多钱会一年到头一身青衫?你姑姑会自己织桑添衣?
或许有那么一点,不过那是因为国家没有什么动作。要是你家仓库只进钱不出钱,放个七十年也会烂。你信不信要是打起仗来三五年国库里的那些钱就挥霍干净?”
听见刘启这样说王允想起了什么,好像事实就是这样的。汉武帝刘彻打了几年匈奴之后国库就没钱了,然后就把手伸向了那些豪强,甚至盐铁私营也搞起来了。
总的就是一句话,“国家打仗很缺钱,然后汉武帝就各种搞钱。”
说完之后刘启揉了揉自己的鼻梁,“算了今天就和你说这么多了,下去吧,我要休息休息了。”
刘启身体本就不好,今天和王允说了这么多他个人都感觉十分倦了。
“诺”应了一声后王允就起身离开了,不过当他走到一半时又被刘启叫住了。
“对了,等一下。你今年十二了,准备准备过两年把你和刘菱的婚事办了。你姑姑一天天的问我。”
还没等王允答话,刘启立刻又崔他离开了,“好了,下去吧,朕乏了。”
当王允走出门时心中想了很多。
后世人都说刘启是病死的,不过在王允看来倒不如说是累死的。
刘启即位时天下比较乱,要忙活的事情也比较多。即位初期就遇到了七国之乱,豪强地主声势浩大。又赶上当时的匈奴是最强大的,可谓内忧外患。
好在刘启还算有才能,将这些事处理的比较好,给刘彻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王允闭上眼回味了一会儿和刘启刚才的谈话,随即摇头轻笑到:“没有调查是真的没有发言权,一切还得从实际出发。”
不得不说,同刘启的谈话王允有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