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不该因为对历史的知解便将它固化。
历史上的卫绾,刚正不阿、大公无私、心系皇室。虽是大儒,却带着侠气。
王允好像也回过神来,这个时代的儒家并不是一千多年后那会儿秦淮河泮只会吟诗作对风花雪月的风流浪子,更不是明清时期满口只有之乎者也的腐儒。
这个时代的儒家心中写着仁义,骨子里刻着规矩,血液里也乏勇气。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儒家之所以能从百家之中脱颖而出,光靠一个董仲舒可是做不到的。他的成功可能更多的来自于这个时代儒者心中的正气,那为君尽优,为民尽力的义气。
短短一瞬间王允想了很多,他没有再次去伸手拉住卫绾。
只是迅速整理下自己的易容,同时收起自己嘻嘻哈哈的神情。
“楚有大鸟,居于宫殿,不飞不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小子斗胆,不知太傅可否为小子解一解此言。
听见了王允发问卫绾也停下了他的脚步,王允所言出自《左氏春秋传》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卫绾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注:《左氏春秋传》又名《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看见卫绾果然停下了脚步,王允心中顿时一喜。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
卫绾本不想搭理王允的,可是王允所问乃儒家经典。若他对之不闻不问这对于一位儒者来说实在说不过去,当他回头也看见了王允严肃的表情和请教的礼资心中的气莫名消了些许。
“有言,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kun,一声)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威王曰:“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
“不知槐里候可曾听闻?”
卫绾没有直接回答王允,只是自顾的说着自己的故事,完了再反问王允一句。
王允也没回答卫绾,只是指了指他身后的黄明、卫青几人。然后又指了指自己。
“不知太傅认为我等几人可有冲天之能?”
“二三子已,何足道哉。”(你们几个又算得了什么。)